北京市1995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所办的重要实事
1995年是本市历史上新增电力最多的一年。遵照李鹏同志指示,在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华北电管局、北京供电局广大职工近三年的艰苦努力,“9511工程”一期目标如期实现。1995年全年用电指标比上年净增100万千瓦,达到370万千瓦。从1995年11月1起,首都居民生活用电不再拉闸。
为实施“9511工程”,本市累计投资39亿元。全年华北电网新投产机组11台、263万千瓦,京津唐电网投产5台、150万千瓦。山西、内蒙古能源基地全年东送电力增加到125万千瓦,约占京津唐电网最大负荷的四分之一。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也于12月并网发电。三年共建成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8座,并分期分批解决城镇居民住宅电线老化、设施陈旧和容量不足问题,为2.37万户居民住宅换线改造,增容2.2万安培。
1995年,北京地区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222.6亿千瓦时,相当于1949年的314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1亿千瓦时,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180千瓦时,在全国居第二位。
二、新建3万亩蔬菜保护地、开通3条绿色通道市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
1995年是本市菜田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市级投入1.2亿元,新增菜田1万公顷(15万亩),新发展蔬菜保护地2000公顷(3万亩),建设了18个一乡一村一品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基本菜田达到3.19万公顷(47.8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39.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3.5%。
新发展万头规模猪场75个,新建并验收合格的10万只以上规模鸡场20个,万头规模猪场和10万只以上规模鸡场分别达到150多个和50多个。全年生产肉鸡4889.6万只,比上年增长38.5%;商品猪335.9万头,肉牛11.1万头,肉丰71.3万只,水产品8.05万吨,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保障了首都副食品市场的有效供给。
为丰富菜源,增供抑价,市政府领导同志带队,先后到山东、河北等蔬菜产地,向长期送菜进京的运输户发放了近600张绿色通行证,开辟了山东寿光和河北张家口、乐亭三条“绿色通道”,各地进京蔬菜日均350万公斤。
三、980家连锁商店便民、利民800家国有定点粮店发挥主渠道作用
1995年是全市连锁商业发展最快的一年。连锁店总数达到980家,是年初的3倍,其中以经营粮、油、肉、蛋、菜和日用小百货为主的便民连锁店430家,是年初的6倍。涌现出西城区“好邻居”连锁店等一批受市民欢迎的连锁商店和便民自选市场,对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平抑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市建立了以800个国有定点粮店为核心的粮油供应保障系统,其中城近郊区600个,经营粮油食品不少于50种。部分国有粮店实行了连锁经营。
新建10家面积达到或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商场,使这类商场总数达到50家。北京商业呈现大中小型配套、高中低档结合的新格局。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亿元,比上年增加150亿元,增长24%,连续1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全年新建集贸市场13个,升级改建80个,试办农副产品直销市场1个,市场总数达1062个,增长1.2%;成交额195亿元,增长30.1%。年成交额超亿元的集贸市场达到20个。集贸市场已成为首都人民副食品供应的一条重要渠道。
四、千方百计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积极开展边远山区脱贫致富工作
全市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保证低收入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从1995年下半年起,全市最低月工资标准从210元提高到240元;增加了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失业保障金发放标准由原来的150—188元提高到174—218元。从失业保险金中拨借1400多万元,为困难企业职工发放了基本生活费。
全市优抚社救对象的抚恤救济和补助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20元,为3070户低收入重残人发放生活困难补助120万元。5O个街道建立了社会救济基金,全年共筹集资金223万元,为社救对象每月增发生活补助几十元不等。多方筹集资金,对68所敬老院进行了搬迁扩建和改造。开展了全市第二次五保普查,落实了供养标准和服务措施,保证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全面落实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社会各单位新安置622名残疾人就业,对3210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5256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另外700多名残疾人进行了康复和矫正治疗。18个区、县普遍为残疾人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
实施优抚对象和山区特困户危房修缮三年计划,全年为290户优抚对象和354户山区特困户重建和翻修了住房。
去年京郊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受灾面积16.1万公顷(241万亩),受灾人口161.8万人,成灾人口93.2万人。全市安排救灾款680万元,为7.3万生活困难的灾民解决了口粮,为1.8万人解决了衣被,为1600人提供了医疗服务,为369户灾民维修住房1179间,保证了灾民的基本生活。
市财政拨专款2000万元用于60个边远乡镇险村险户和生活条件恶劣乡村的5000户、17.1万人的搬迁工程。已完成4150户、l.37万人的搬迁任务,分别占计划的83%和80%。
1500多名干部深入边远山区扶贫,引进外资5137万元,项目434个,兴办企业275家。60个边远山区乡镇农民人均劳动收入突破1600元,比上年增加123元,增长8.3%。
五、“再就业工程”正式启动175万职工参加大病社会统筹
制定了《北京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意见》,市劳动部门从失业保障基金中拨经费4370万元,全年分流安置失业和下岗人员近6万人。新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500个,劳服企业安置失业人员和下岗待工人员1.65万人。新开办职业介绍服务机构112家,总数达187家,为17万人次介绍了职业。有6000多名失业、下岗人员参加了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就业和转岗培训,其中4000多人经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全市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
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在全市18个区、县全面展开,175万名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为3.4万人报销大病医疗费l.63亿元。
六、住宅竣工856.5万平方米可为12万户居民提供新居
1995年是本市新建住房面积最多的一年,共竣工住宅面积856.5万平方米,其中交用面积760万平方米,比上年多完成80万平方米,可为12万户居民提供新居。危旧房改造工程全年完成投资45.9亿元,竣工119.7万平方米。全年累计在施危改小区共85片,其中新开工15片,景泰东里、万明寺和北礼士路3片已经竣工。累计拆除危旧房屋60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92万户,实际安置居民2.07万户,其中一次性安置7700户。
60万平方米的安居住宅建设任务已经落实,可为约1.1万户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特困户解决住房困难。
治理住宅房屋漏渗通病取得明显成效。据检测,1995年屋面、厕浴间和外檐渗漏已由1990年的8.5%、24%和14.7%分别下降到1.42%、0.94%和0.47%。
七、190件环保实事如期完成72个重点工业污染项目得到治理或搬迁
以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完成了市政府年初确定的10件环保实事,各区、县政府共完成环保实事180件。
完成72个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和搬迁任务,超过原计划44%。其中,化工二厂电石炉、首钢特钢公司南区炼钢车间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2个群众反映强烈,污染扰民严重的工厂、车间已经停产或搬迁。
投资8000万元,完成了首钢公司、高井发电厂和燕山水泥厂等27项烟尘治理任务。新建噪声达标区26.4平方公里,全市噪声达标区达到204.78平方公里,市区噪声达标覆盖率由上年的32%提高到43.8%。
保护饮用水源,限期治理和改造了处于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10个油库、加油站。在密云、怀柔水库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9400公顷,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245.7平方公里。
加强烟控区管理,改造了31台抛煤机锅炉,三环路内80%的茶炉、大灶停止了原煤散烧,减少了烟尘排放。
八、大规模整治城市市容环境建成一批整洁优美的生活小区
新建成60条样板大街、218条样板胡同。整治城乡结合部208处,清理了一大批卫生死角,撤销违章乱设的摊群市场192个,取缔无照商贩11万个。4.28万个单位完善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本市荣获建设部授予的1995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
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首批确定的60个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解决了配套缺项、管理混乱、环境乱差等问题,43个小区的居住环境有较大改观。
在有44.7万户居民居住的487个居民区中开展了以加强社区管理、改善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居民区活动,占全市城镇居民总户数的20.6%。其中73个居民区被评为首都文明居民区,241个居民区被评为区县级文明居民区。
九、新建密闭式清洁站30座二环、三环主路、主桥实现机械清扫
新建成密闭式清洁站30座,累计已有585座投入使用,垃圾密闭收运率达到70%。全年清运垃圾470万吨,与上年持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2%。
新增双气楼区居民垃圾袋装户4.31万户,累计达到59.81万户。机关事业单位、集贸市场垃圾袋装的巩固率达到100%。
成立快速路清扫服务中心,实现了二环路和三环路的主路、主桥的机械清扫,保证了环卫工人的作业安全,提高了清扫质量。全市机械化清扫面积达到1038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总面积达到45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
新建、改建三类以上的标准公厕100座,三类标准以上公厕累计1050座(其中收费公厕230座)。首都公厕设计大赛优秀设计、试点建设的38座公厕中竣工26座,其中20座已投入使用。
十、市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部郊区60个贫困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
开通联网程控电话交换机69.36万门,全市电话网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69.3万门;其中公众网电话交换机容量237.5万门,近5年增加185.86万门。
实增市内电话50.16万户,相当于过去45年全市用户总数的一半,用户累计达到150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由上年的18.5部增加到24部,其中市区由每百人28部增加到35.4部。
新增公用电话6436部,总数达到2万多部,公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千人1.9部。
实增移动电话8.4万户,比上年增加一倍多,总数突破16万户。实增长途全自动有权用户485万户,比上年增长67.5%,累计达到120.3万户。用户可随时与2094个国内城市及218个国家和地区直通电话。
投资6128.4万元,对用户线飞线进行改造,完成了2879栋楼房、19.54万户的改造任务。
投资6000万元开展“电信扶贫”,兴建60个边远山区乡镇的电信工程,铺设主干光缆9条、400多公里,新建、改建局所16个,新增程控电话2万门、用户3000多户。60个边远山区乡镇已全部开通程控电话。
十一、增设邮政网点112处656栋新建居民楼实现通邮
新开办邮电局所81处、邮政服务点31处。邮政服务网点总数达到575处,比上年增长24.2%。新增国际包裹、代客通关、国际特快送款点等服务点50个。
为656栋新建居民楼通邮。特快专递邮件直投区由三环路以内扩大到四环路以内,直投率达到100%。新接办发行报刊106种,总数达到1198种,比上年增长10%。
投资1800万元,新建营业窗口微机化支局30个,比上年增加1倍。已有43个微机化支局全部实行营业收寄综合台式服务,用户可在一个窗口同时办理多项业务。
邮政储蓄“绿卡”工程正式开通,100个网点实现了计算机联网、通存通兑。
十二、年度城市隔离片林建设首次超万亩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又有增加
城市绿化植树250万株(含攀缘植物73万株),同比增加13万株;种草168.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8.7万平方米;净增绿化面积1010公顷。
城市隔离片林建设完成40余处、902公顷,超上年348公顷,年度片林建设数量第一次超过万亩,相当于“七五”期间的总和。城市片林面积已达1615公顷。
完成和完善西北三环、机场路等道桥绿化30处,近100公里、71公顷,道路绿化长度已达1789公里。摆种花卉200万株(盆),城市各主要干道初步形成了乔灌花草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新建和改建公园10处,绿化美化居民小区76.8公顷,整治改造5.5公顷。
城市绿化总面积达到1.65万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2.4%,公园达120个,人均公共绿地由上年的6.58平方米增加到7.08平方米。
平原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1439.2万株,超计划43.9%,比上年增加57万株;荒山人工造林完成1.38万公顷(20.7万亩),超计划15%;完成中幼林抚育2万公顷(30万亩);封山育林1.33万公顷(20万亩);康庄、白河治沙造林820公顷(1.23万亩),比上年的366公顷(5500亩)增加1倍。
十三、增开公共电汽车线路15条500多部新公共汽车投入运营
新开辟公共电汽车线路15条,调整、延长线路6条,其中,开通410路无轨电车和410支路公共汽车两条线路,方便了黄村卫星城及沿线几十万居民的出行。开辟了太平庄至二里庄小区的393路公共汽车,方便了沿线几十个机关、大院、科研单位、军队干休所及广大市民的出行,受到沿线单位和群众的欢迎。
新增和更新公共电汽车508部,是历史上投入新车最多的一年。公交电汽车的车质车容有了较大改善。
新增地铁车辆54辆,地铁一线通过增加宽体车和增加编组车节,分别提高运力15%和2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超负荷运行状况。
全年公交客运总量达到46亿人次。其中,公共电汽车客运量31.5亿人次,地铁客运量5.58亿人次,出租汽车客运量5.91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3%、4.3%和6.5%,
新建长途汽车站1座,公共电汽车站点7个,新建、更新广告候车亭100处,增加月票发售点39处。
十四、北京西站建成开通运营京通快速路全线贯通
北京西站是铁道部与我市携手共建的现代化大型铁路客站,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客运站,近期设计能力可接发60对旅客列车。经过3年奋战,北京西站于1996年1月21日正式开通运营,对缓解华北地区铁路客运紧张、改善北京基础设施、繁荣首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19亿元,仅用6个月时间,建成全长18.6公里的京通快速路,建设道路面积83.5万平方米,沿途新建7座立交桥、3座跨河桥、8座人行过街桥和1处人行过街通道。京通快速路的建成,通过东三环把机场高速路、京津塘高速路、京石高速路与三环快速路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快速交通网络,极大地缓解了京东地区交通拥挤状况,对加强首都与东北、华北地区的经济往来,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完成了木樨地立交桥建设和罗道庄桥改造工程,复外至公主坟的8座人行过街通道先后交付使用。全市累计已有立交桥174座,人行过街桥101座。
全年新增公路100公里,全市公路总长度达到1.16万公里,其中高速路13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75公里。
十五、第九水厂二期工程正式供水水气热供应继续改善
第九水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日增供水能力50万吨,缓解了城市供水紧张状况。
新发展燃气用户8.28万户,总数达到218.7万户。市区居民炊事气化率达到90%。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854.8万平方米。
完成自来水管线调压工程42处,为4572户居民解决了吃水难问题。市自来水公司投资330万元,为朝阳区麦子店和海淀区兰靛厂两地区新铺设直径400毫米的干管,改造了335号水源井,使两地区供水压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投资近3.2亿元,实施消除水气热供应隐患技术改造项目365项。水气热供应中的突发性事故从上年的263起降至149起,下降近43%。
十六、主要传染病发病率继续稳中有降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上了新台阶
全年预防保健各项指标如期完成,主要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全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6.17%,其中肝炎下降28.5%,痢疾下降7.85%。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88.39%;结核病控制继续保持高质量。
公共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抽样检测数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全市建立中小餐馆餐具集中消毒站19处。全市基本实现全民食用碘盐。
20所医院通过国家爱婴医院评估,总数达到92所;除儿童医院外,凡产科床位在1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产儿科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均已成为爱婴医院。18个区、县均已完成《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期指标中的妇幼卫生指标。妇幼卫生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改、扩建卫生院36个,竣工4.6万平方米。从1992年到1995年,全市改扩建农村卫生院累计165个,面积20万平方米,超额50%完成“八五”规划。改造后的农村卫生院基本配齐了200—300毫安X光机及心电图、B超、急救、检验、外科手术等设备,中心卫生院及部分技术力量较强的一般卫生院已经能够实施子宫全切、胃全切等手术。全市农村地区提前1年完成市初级卫生保健“八五”规划,提前6年实现国家《我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中规定的要求。
投资500万元,使66个村、5.l万人吃上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全市饮用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到96%。改善了17个边远山村、7000余人的饮水条件,全市改水普及率达到99.1%。全年农村改厕10.3万座,改厕率比上年增长9.7%。
十七、基础薄弱学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16万平方米教师住宅竣工
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3.66%,是近年增长较多的一年。
优先安排资金1461万元,落实1995年市委、市政府为教育办的10件实事。其中,拨专款300万元,改善基础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补助300万元兴建了山区寄宿学校。
安排专款40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在中学招生净增6万人的严峻形势下,全市未出现“二部制”。
从1993年至1995年,市政府补助资金累计达1.5亿元,建设普教系统中小学教师住宅,共建成住宅32万平方米。其中,1995年补助资金5100万元,竣工16万平方米。
市委、市政府1989年决定拨专款解决优秀教师住房困难,其中为市、区、县成人教育局所属院校教职工提供住房5640平方米,需补助资金564万元,于1995年底拨款到位。市委、市政府1994年决定为市、区、县成人教育局所属院校的教职工提供住房3.3万平方米,需资金1600余万元,1995年底已到位800万元。
十八、拍摄电视剧300多集百万群众参加北京图书节
新创作上演的剧(节)目达30余台,市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超过4000场。市广播电视系统全年拍摄电视剧21部344集,播出影视剧60部400多集,京剧《圣洁的心灵——孔繁森》、曲剧《烟壶》等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剧目受到群众喜爱。
围绕“爱祖国、爱北京”大型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组织了迎春庙会、农民艺术节“乡村歌手大赛”、北京建城3040年文艺演出、“五月鲜花”群众性歌咏活动、’95北京夏日文化广场、北京艺术节等群众性文艺活动。春节庙会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到10个,参加各类民俗迎春活动的群众超过400万人次。历时3个月的’95北京夏日文化广场,仅城区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091场,放映露天电影1891场,举办露天舞会2919场、秧歌表演7003场、其它文娱活动201场。全年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群众超过2000万人次。
举办第三届北京图书节,10天接待100万读者,销售图书233万册。
为配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确定了“莫忘国耻、再创辉煌”的读书活动主题,向社会推荐30种必读书目和20种推荐书目。
先后为回民学校、西藏中学、光明小学、延庆珍珠乡小学、怀柔新城子乡小学及北京少儿图书馆赠书1万多册,为北京少儿图书馆、光明小学、珍珠乡中心小学等单位建立了读书活动奖励基金。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向京郊5个区县捐赠价值15万元的图书500套。
十九、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大红门地区面貌一新
1995年是本市出台外来人口管理措施最多的一年。本着“规模控制、严格管理、加强服务、依法保护”的原则,颁布了《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以及外地来京人员户籍、租赁房屋、务工经商、计划生育管理等10多个配套规章。为外地人员办理各种证件146.3万个,其中暂住证70.6万个,就业证60万个,营业执照2.7万个,婚育证13万个,为外地人来京务工经商和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
对33个外来人员聚居区加强整顿管理,查获违法人员和罪犯6984人,拆除、停租违章房屋、窝棚2.18万间,整治各种摊点、人员复杂场所3.8万个,改善了卫生、治安环境。
在清理整顿大红门地区过程中,累计拆除9917间侵街占道、私搭乱建的违法房屋和350余个商棚,清走1.8万余人。11月和12月,发生在该地区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比下降61.9%。2万多外地人员的合法经营受到保护。整治后的大红门地区市场繁荣,秩序良好。
二十、“限养”工作顺利进行未发生1例犬伤发病或死亡事故
在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的基础上,199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全市共有9.65万人(单位)办理了养犬登记,养犬数从《规定》实施前的21万条降至9.6万条,下降58%。全市被犬咬伤人数下降41.2%,其中重点限养区下降53.28%。各级政府依法严格控制养犬数量,提高养犬免疫注射质量,对被咬伤者及时有效治疗,全年未发生一起犬伤发病或死亡事故。
1995年,各级人民政府在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江泽民总书记考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在改革和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为人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