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措并举促融入,“易地”加快变“宜地”
为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获幸福”,崇文镇在公共服务、社会融入、产业发展、就业渠道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持续发力,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了宜居宜业水平,全力推动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增收,奔赴美好新生活,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稳得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群众自治全覆盖。实行“村(社区)+小区+楼栋+单元”四级网格管理模式,在搬迁群众中优先聘用社区干部的基础上,由群众推举产生楼道党小组、居民小组、楼栋长、单元长,真正实现“让群众自己管自己的事”。善用德治扬新风。集中打造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等功能室和活动室8个,组建志愿服务队32支,依托节日广泛开展广场舞、篮球赛、文明户评选、“七一”党员座谈会、健康家庭创建等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运用法治化矛盾。依托4个集“一站式”便民服务、协商议事、基层治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协调法律顾问为搬迁群众答疑解惑,安排网格员对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上门劝导,塑造平安融洽的搬迁环境。目前累计无偿为搬迁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60余起,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围绕“能致富”,着力提升就业帮扶力度。政府兜底,开发岗位促就业。全年开展家政、护工等技能培训4期300余人次,通过开发保洁、社区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为搬迁户提供各类公益性岗位75个。村企联建,就近务工促增收。探索发展村企融合党建联盟,先后吸纳搬迁群众82人次到双创产业园、天成化工长期务工,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促致富。将78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全部注入到光伏扶贫项目,各安置点累计收益光伏产业分红资金8.8万元;建设实施双创产业园杂粮深加工项目,运营后将带动农户以土地入股、按股分红,增加投资性收入160万元。
围绕“获幸福”,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社会保障。开展常态化风险排查工作,共有43户154名易地搬迁群众被纳入监测对象并落实帮扶措施;定期开展巡诊活动,搬迁群众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医保缴纳率100%,义务教育率100%。改善基础设施。新增电动车充电设备193个,修建小区健身区域4个,新增文化长廊500米,改善4个小区766户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加快办理安置住房产权手续,积极推进搬迁群众在安置地落户,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完成率达100%;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和村级代办服务,发放爱心服务卡600余份,满足群众各类需求。
“易地”变“宜地”,幸福再加倍。崇文镇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持续关注易地搬迁群众的需求,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稳岗就业和产业培育等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帮助搬迁群众卸下“包袱”,融入新环境,奋斗新生活,把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写进群众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