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发改委)

  2022年9月9日上午10:00,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宣传部组织召开“巴彦淖尔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发展与改革有关工作举措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冰主持。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关单位同志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东宏同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利东同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袁培才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晚报、掌上巴彦淖尔、河套微传媒、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网站。

   

  

  主持人 王冰: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举行“巴彦淖尔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关情况。今天,我们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非常高兴邀请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东宏同志;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利东同志;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袁培才同志。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发展与改革有关工作举措与成效,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黄东宏同志进行发布。

  发布人 黄东宏: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巴彦淖尔发改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发改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异彩纷呈。

  十年来,我们砥砺前行,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持续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27.9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982.7亿元,年均增长5.2%,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3102元、10717元增加到36350元、22785元,增长了2.8倍和2.1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64144元人民币、10069.7美元),实现了翻番(32095元人民币、5084.4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8.1:40.9:31优化为24.9:33.4:41.7,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折性变化。

  十年来,我们历奋发,项目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改工作的重中之重,牵头建立了市领导包联重点项目、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定期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审批月等活动,全流程、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2012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153.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6.8亿元、外国银行贷款9.6亿元、企业债45亿元。滚动实施重大项目612项,累计完成投资3162亿元。全市首条电力外送通道上海庙至山东160万千瓦风电基地、首条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国道242线、G7京新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中核龙腾光热国家试点、黑猫煤化工、东立多晶硅、远景风机等一批产业引领项目投产运行。可以说,在投资这架马车的强劲驱动下,我市有效应对了疫情的严重冲击,筑牢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

  十年来,我们行不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着力引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蓄势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共建成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2家,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共建的工程研究中心2家。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临河区、五原县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1年实现产值247.8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4.2万亩,连续实施22年的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顺利完工。现代能源经济步入快车道。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由159.2万千瓦增长到542.2万千瓦,增长了3.4倍;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由44.6%增长到70.4%,增长了1.6倍;清洁能源发电量由29.6亿千瓦时增长到136.5亿千瓦时,增长了4.6倍。风电装备制造、光伏材料生产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风机生产能力达到1100台套,光伏硅材料产能达到2.2万吨。龙腾光热装备制造产业园、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服务业集聚发展显成效。2020年,我市入选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枢纽基地建设名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预计2023年建成投用。甘其毛都口岸现代物流园区等4个园区创建成为自治区级服务业聚集区,累计带动就业7000人,年均实现产值约10亿元。

  十年来,我们攻坚克难,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全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制定出台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综合性文件,先后入选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第一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十三五”乌梁素海规划(修编)内项目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3.61亿元,湖区总体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稳定提高到Ⅴ类,局部优于V类,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内项目开复工11项,累计完成投资12.9亿元。有力有序推进能耗双控,“两高”违规项目整改“清零”,新上项目全部达到能耗准入标准。

  十年来,我们尽心竭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全市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785.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73.5%,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扩面提质增效。一是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6953户14675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档立卡4964户9870人、同步搬迁1989户4805人),建成集中安置点30个。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9870名搬迁脱贫人口全部落实后续产业帮扶措施。二是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65所公立学校实施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85个村卫生室、46个乡镇卫生院和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完成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全市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三是保供稳价扎实有力。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多种考验,价格总体水平保持稳定。四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共享红黑名单1.1万条,对守信激励对象推出了“信易贷”“信易游”“信易住”等14项优惠便利活动。

  十年来,我们未雨绸缪,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夯实。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大力实施优质粮食、放心粮油、仓储物流等工程,累计建成产后服务中心78个,规模以上仓容(2万吨以上)达到163万吨。粮食储备结构和质量不断提升,口粮占比达到80%,2020年被评为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先进单位。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消费计算,1天的应急加工能力可以满足全市152.8万人2天的需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打造“四区”,高标准建设“两个基地四个集群”,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巴彦淖尔篇章贡献发改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 王冰:谢谢黄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记者:我是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十年来,巴彦淖尔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请介绍一下我们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主持人 王冰:这个问题请袁培才同志进行回答。

  发布人 袁培才:十分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抓项目,矢志不渝谋发展,常态化推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创新运用工期倒排、精准调度等工作方法,定期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审批活动,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推广在线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达产见效,为全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项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十年来,我们年度实施重大项目数量由96项提升到202项,增长了1.1倍,滚动实施重大项目612项,累计完成投资3162亿元;年度项目开工率由70%提升到100%,提高了30个百分点。十年来,我们实施了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有77项,涉及现代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重大交通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撑起了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二是经济基础和结构不断优化。十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现代设施农业、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奶业振兴、金草原湖羊养殖、润海源肉鸡全产业链等农牧业现代化升级项目76项,完成投资433亿元,巴彦淖尔由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迈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十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黑猫现代煤化工、国城硫铁钛、潇龙高碳铬铁、东立多晶硅、恒嘉单晶硅、华恒丙氨酸缬氨酸、龙腾光热装备制造产业园、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远景智能风机装备制造等工业转型项目168项,完成投资732亿元,一批新材料、装备制造项目从无到有,工业转型升级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三是基础短板和弱项不断补齐。十年来,我们实施了53项重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363亿元,建成了G7京新高速、省道311、212、国道335、242和一批园区铁路物流专用线,包银高铁、甘其毛都至海流图高速公路顺利推进。十年来,我们实施了110项重大能源项目,完成投资583亿元,国家首批试点中核龙腾10万千瓦光热项目并网发电,集中式、分散式、分布式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遍布乌拉特草原、乌兰布和沙漠和河套平原,上海庙特高压160万千瓦风电、川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加紧推进,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的基础愈加牢固。十年来,我们举全力补齐城市设施和民生短板,组织实施了134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4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医院医疗、教育教学、养老康养、文化旅游设施日趋完善,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我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和12条产业链,全力推动实施一批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提高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定力。谢谢!

  主持人 王冰:谢谢袁主任的回答。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记者:各位好,我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十年来,新能源发展持续助力巴彦淖尔市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请介绍下我们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下一步发展思路是什么?

  主持人 王冰:这个问题请张利东同志进行回答。

  发布人 张利东: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对巴彦淖尔市新能源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扛起保障生态安全的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以绿为底,抢抓机遇,精心谋划,全力以赴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完成新能源投资超过420亿元,能源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

  一是新能源装机不断增长,电力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我市风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新能源开发起步较早,已有风电场37个,太阳能电站45个,绿色清洁能源实现大发展、大跨越,风光并网规模不断增长,清洁能源装机从159.2万千瓦增加到542.2万千瓦,增长3.4倍多,全市超70%的电力装机和超54%的发电量来自新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居全区第一,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二是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项目示范优势持续提升。我市坚持先立后破,鼓励技术创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积极开展设施农业、牧业+光伏等示范项目建设,光伏治沙项目装机规模达37万千瓦;开展光热项目示范,建成自治区唯一的光热发电项目,探索解决自治区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长时间电力不平衡与系统稳定运行问题。近期,巴彦淖尔市5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已纳入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构建“光热+风电+光伏+储能”的系统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新能源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带动效应持续增强。我市新能源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目前,上海庙至山东直流特高压输电通道配套160万风电基地、保障性并网风电和光伏、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火电灵活性改造、整县屋顶光伏、川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绿色能源带动产业集成,已建成东立多晶硅、巨能塔筒、四华风电、远景风机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区、光热装备制造与科技创新园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努力转变新能源产业发展单一的状况,让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下一步,巴彦淖尔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坚持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追风逐日”,努力打造国家级边境生态屏障和清洁能源保障基地。

  主持人 王冰:谢谢张主任的回答。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记者:我是巴彦淖尔日报的记者,请问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主持人 王冰:这个问题请黄东宏同志进行回答。

  发布人 黄东宏:谢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

  一、充分发挥发展改革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5年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总号角。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链条长、环节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横向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纵向畅通与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沟通衔接,围绕“搬迁谁、搬哪去、钱哪来、房咋建、咋脱贫”等易地扶贫搬迁诸环节,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点抓好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保障、事中事后监管、政策业务指导等本职工作,积极协调落实拆旧复垦、后续扶持等重点措施,不断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细致、有成效。全市“十三五”期间共完成6953户14675人的搬迁任务,建档立卡完成4964户9870人、同步搬迁1989户4805人,累计建设30个集中安置区,9870人落实产业、就业、社保兜底等后续扶持措施,配套修建学校、幼儿园、村卫生室、村活动室、广场等设施,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如期实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年以来,全市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就业扶持和产业培育,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20年至2022年三年累计争取自治区后续扶持资金1.42亿元,涉及6个旗县21个集中安置区,累计受益搬迁脱贫人口2499户6258人。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搬迁脱贫人口有劳动能力3862人,通过“巩固稳岗稳定就业一批、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一批、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兜底安置一批”等方式实现就业3862人,就业率在100%,真正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

  主持人 王冰:谢谢黄主任的回答。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记者:我是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在粮油储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主持人 王冰:这个问题请袁培才同志进行回答。

  发布人 袁培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全面部署。心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就会更足,奋进新征程的步履就会更加坚实。

  十年来,我市在全区率先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储备能力明显提升。拥有自治区、市、旗县区三级粮食储备,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我市粮油储备指导性计划,市、旗县区储备粮可满足全市人民97天基本生活需求。储备粮分布于全市6个粮食主产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由13家承储企业负责承储,如发生应急突发情况,可确保储备粮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向中央及自治区争取到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仓储等各类补贴资金1.8亿元,规模以上粮油企业(2万吨以上)有效仓容达到163万吨。二是扎实做好粮食收购,十年来纳入全市统计范围的夏、秋粮收购企业累计收购粮食667万吨。同时,国家在内蒙古实施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期间,累计收购临储玉米达198万吨。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三是不断加大粮食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各类监督检查,累计检查100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3304人次,检查企业3914家,并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先进单位。四是全力做好粮油应急保供。我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企业设施,构建以成品粮应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就近面粉加工企业为纽带,以县级以上城市应急配送中心和储运企业为骨干,以覆盖街道和乡镇的城乡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为基础的新型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目前,全市共确定了9家应急粮食加工企业、5家应急粮食配送中心、5家应急粮食储运企业、110家粮油应急供应点,初步形成了涵盖加工、配送、储运、供应,覆盖城乡、辐射村组的粮油应急供应体系,如遇突发情况,存放的原粮可就地生产加工,运往周边旗县及供应点,以最短的时间确保区域粮食供应。

  下一步,我们将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抓实抓好粮食储备工作,持续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规范存储行为,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为夯实全市经济发展基础、稳定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保障。

  主持人 王冰:谢谢袁主任的回答,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各位记者朋友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发布会结束后请与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联系咨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5-01-24 15:42 点击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