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消防安全我们来做…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消防安全我们来做…
易地扶贫搬迁是广西南宁市脱贫攻坚“七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三五”时期,南宁市完成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133人,搬迁入住率100%,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及搬迁入住任务全面完成。
“搬得出、住得进”前半篇文章已写好,“住得安、睡得稳”后半篇文章正在落笔。
为加强集中搬迁点多层、高层住宅等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把筑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防火墙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主动对接住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心等部门,协调开展安置点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调查摸底,完成消防安全风险调查评估,全力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结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助力脱贫新生活。
智慧消防打造精准化防控调度体系
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南宁市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的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下辖和鑫佳园、昌泰茗城、东森悦府3个安置小区,总人口约3.5万人,其中安置搬迁人口24423人。
一根充电线从十几米高的居民楼窗户扔出来,给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狭小的楼梯道里挤上了三四辆电动自行车,仅留下一人左右的空间上下楼。这样的乱象以前经常出现在安置点小区内。
△检查安置点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
“对于电动自行车私拉乱接充电、占用堵塞疏散通道等行为,我们除了对群众进行劝说教育,也在同步推进智慧防火体系建设。”南宁市隆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尹维说。
为做好震东集中安置区移民搬迁工作消防安全配套服务,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依托综治中心在县区设立消防预警中心,2名工作人员通过200多路摄像头、3套高空火灾视频监控24小时巡查系统,实时监控移民新区内异常烟雾和初发火灾。
△县区消防预警中心实时监控
按户数配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棚,实现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施全覆盖,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和私拉乱接充电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智能充电设施投入使用三年来,震东安置区未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火灾。
△规范化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棚
2019年10月17日14时22分,隆安县震东社区昌泰茗城小区2栋2单元302号房突发火情、烟雾缭绕。几秒钟后,刺耳的报警声在1公里之外的消防预警中心响起。值班人员确认信息后,迅速拿起电话预警。14时31分,消防员到达现场发现,火情早已被微型消防站人员扑灭。原来事发时,微型消防站人员正在进行日常巡逻,听到独立式火灾探测器发出的报警声音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有效处置。
△“入户式”宣传教育
△指导居民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让消防工作更加智慧,让火灾没有可乘之机。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在震东集中安置区3个物业小区均设立了微型消防站,配齐人员及相关装备,确保及时快速处置社区内各类初发灾情。组织人员专项排查安置区5400户移民安置人员情况,已为2000户常住群众安装1475套独立式火灾探测器,实现火灾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火亡人。
“家门口”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搬出破旧瓦房,住进崭新洋楼。安置点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主要为“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从贫瘠大山搬入现代化高层住宅小区,还没有完全适应从柴火做饭到城市居家用火用电的转变,家里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用火用电用气不慎引发火灾的概率加大,“小火亡人”风险急剧增加。
△对安置点电动自行车停放点进行检查
“全县共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个,安置群众2万余人,其中老人、儿童、残疾人共有7429人。在以前的防火巡查中,我们发现有个别老人从外面捡回塑料瓶、纸皮、泡沫板等可燃易燃物品,放在阳台、楼道攒起来卖钱,这不仅影响出行,还埋下了消防安全隐患。”马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张锡云介绍。
△指导居民开展家庭消防安全隐患排查
群众住进好房子,能否过上好日子?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组织安置点物业管理企业、分管办事处的基层网格员、辖区派出所专兼职民警、消防志愿者队伍等力量,以“敲门送温暖+慧眼识火患”的模式,开展入户式宣传和体验式培训,用壮话搭起与老年人沟通的桥梁,叮嘱他们注意日常用火用电用气安全,落实“三清三关”措施,及时清理家中、楼道的废旧物品或可燃物,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帮助指导排查火灾隐患、清理杂物、打扫卫生,提升安置点消防安全指数。
△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
“安置点的隐患排查整治,既要与综治、住建、公安等多部门单位协同联动,还要有效调动物业公司和群众的积极性,打造‘乡镇—社区—网格—单元’四级管理新格局,形成火灾隐患群众自防、自查、自清,真正让消防安全常伴身边。”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毛志毅说。
△在安置点开展消防演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应急保障能力
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紧紧抓住“十四五”规范编制契机,抓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置点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消防管网、消防通信、消防设施、停车位等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发展需求。指导县区消防救援队伍提请城区政府,将市政消火栓建设纳入城区、乡镇街道整体建设规划内容,实现街道、消火栓建设同步进行,确保安置点现有及新建道路的消火栓建设覆盖率达到100%。组织技术服务机构对安置区自动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督促各物业管理单位委托消防维保单位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全面测试维护,确保完好有效。
△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指导服务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消防宣传“进农村”活动70余场次,发放《消防安全知识手册》《家庭火灾疏散逃生预案》等消防宣传资料、画册、读本、消防宣传购物袋、消防围裙等共10类3万余份,接受咨询2万余次、覆盖群众达10万余人次。
知
识
延
伸
“七个一批”:即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有序推进扶贫移民,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救助脱贫一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原标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消防安全我们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