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超越了时代,却超越不了生命……
贝聿铭的长寿与遭虐待——英雄超越了时代,却超越不了生命……
2019-05-20 09:03
5月16日,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他被誉为上世纪最有名的建筑师,作品遍布全球,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巴黎罗浮宫门口的金字塔。
还有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美秀美术馆、香港中银大厦、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气象研究中心、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他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留在了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几乎拿遍建筑界所有的世界顶级奖项,被誉为“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光线魔术师”。
贝聿铭大师作品欣赏
这位建筑大师即便是在步入耄耋之年以后,仍活跃在建筑设计的第一线:
87岁时,他完成了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设计;
89岁那年,又完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和澳门科学馆的设计;
91岁时,又相继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南京六朝博物馆的设计......
贝聿铭曾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这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长寿最大的秘诀。
建筑大师贝聿铭102岁的高寿,在建筑师这样焦虑且极易超时工作的群体里,十分难得。让我们看看他的长寿秘诀吧~
不发愁,快乐
生活中的贝聿铭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其拥有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好心性。
建筑师群体中,男性占多数,他们喜欢穿西装打领带,眼镜喜欢戴黑色的圆框。
当一群穿西装打领带又都戴着圆眼镜的男建筑大师站在一起,你怎么能认出哪一位是贝聿铭呢?很简单,笑得最灿烂的那个就是他。
他的建筑生涯并非一番坦途,但在他得体、圆融又坚韧、勇敢的性格支撑之下,所有困难也都能克服过去了。
工作思考人不老
每当有粉丝问及养生秘诀时,贝聿铭总会提到一点,那就是“工作可以不让人老”,并笑称:“我就是个劳碌命。”
百岁之后,听新闻、读报纸、看杂志,仍然是贝聿铭每天必做之事。毕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他,时刻敏感地关注着建筑行业的新动向,确保思想和学识方面能够与时俱进。而这也成为其永葆创作灵感和艺术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学者培根曾经指出:“停止学习之日,即是开始衰老之时。”
由此看来,经常工作用脑,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的确有重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经常学习思考,既能活跃大脑皮层,也能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从而实现思维敏捷、延年益寿的愿望。
寄情山水养心性
贝总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依然不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经常给自己一个忙里偷闲的理由,一个人出门到四处走走看看。
老年之际,贝聿铭还是不忘经常外出旅游,投身群山碧野的怀抱,与大自然进行一次次亲密的接触。沐浴着明媚的阳光,闻嗅着泥土的气息,让心灵回归本真,尽享生命的无限乐趣。这时,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上的压力顿时烟消云散,统统化为乌有。如此习惯,长此以往,在修身养性的同时,自然就会增强体质,有益健康。
然而,就是这样伟大的建筑师,晚年生活却受到虐待。
五年前贝聿铭妻子去世后,家人为他找来一位保姆照顾他晚年生活。2015年12月,98岁高龄的贝聿铭在纽约家中报警,举报受到家中28岁女看护尼古拉什维利(Eter Nikolaishvili)的虐待,他入院治疗后,发现受伤处留有圆形的大红印和瘀伤。
据悉,女看护是在抢夺贝聿铭的手机时抓伤他,事后又向屋中另一同事声称,她捉住贝聿铭是为防他跌倒。
贝聿铭向美国警方报案后,当局在事发后两周以伤人罪拘捕女看护,她在2016年5月与控方达成认罪协议,要完成8节情绪管理课程,而且不可再与贝聿铭接触。
英雄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到了晚年却遭到虐待,实在是令人唏嘘。名人大师都会如此,现实生活中恐怕更为普遍。
人人都有衰老的一日,更会有行动不便的那天,希望大家可以善待老人,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也希望那些虐待老人的保姆看护们,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