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9月20日,丘北县委书记秦文波在全县“百日总攻”大会上,向全县党员干部宣布,从即日起,全县正式吹响脱贫攻坚“百日总攻、决战脱贫”集结号,标志着全县2019年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最后100天,是决定脱贫摘帽成败的关键所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全县上下要高度认识,务必要把脱贫摘帽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摘帽、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摘帽、一切成效看脱贫摘帽。各级各部门必须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冲刺摘帽,必须紧张起来,迅速进入攻坚状态,拧紧螺丝、扛牢责任,全力以赴完成摘帽任务。
上下齐心:打好最后组合拳
截至2014年底,丘北县有91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68户82629人,至2018年已脱贫出列40个贫困行政村,已脱贫退出13717户66148人。目前全县还有51个贫困村未出列,3751户16481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3.58%。
今年以来,丘北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884工作思路”和“574”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成效,开展全面自检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和短板及时解决。各级各部门从严对待问题整改,把问题根源剖析清,把整改措施制定硬,抓紧抓实问题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咬定脱贫目标,强化责任倒逼,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全面过硬,迅速掀起脱贫摘帽“百日总攻”高潮,切实解决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打好最后一套组合拳,一举夺取“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胜利。
丘北县在过去3年的扶贫中,一直朝着全县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奋勇前进,利用80%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全部聚焦到脱贫攻坚全过程。丘北是全省2019年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现离脱贫摘帽评估只有100天左右的时间,12月底或者明年年初,全县将迎接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脱贫摘帽已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而这最后冲刺的100天将是决定脱贫摘帽成败的关键所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县委书记秦文波表示:脱贫摘帽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从今天起,全县上下务必要把脱贫摘帽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摘帽、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摘帽、一切成效看脱贫摘帽。在“百日总攻”期间,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冲刺摘帽。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暂停暂缓的工作坚决暂停。所有乡镇党委政府、所有行业扶贫部门、所有承包帮扶部门、所有承包帮扶干部都要紧张起来,迅速进入攻坚状态,拧紧螺丝、扛牢责任,劲头再鼓足一些、责任再压实一些、工作再干实一些,全力以赴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率先垂范:三级书记摸实情
今年来,丘北县对照上级督查、巡视巡查、审计、群众反映、各级调研发现的问题,全面实施“三级书记”遍访工作。组织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199人,进村入户开展遍访。截至目前,县委书记遍访乡镇12个,遍访行政村95个,其中贫困村91个,非贫困村4个,遍访农户285户;全县12个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行政村95个;全县95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在本行政村辖区内遍访农户46608户,共涉及1198个村小组;全县91个驻村第一书记在本行政村辖区内遍访农户46878户,共涉及1113个村小组。
通过遍访,全县共梳理各类问题2981条,完成整改1767条,正在整改1242条。完成贫困人口问题数据修改2434条,贫困户问题数据修改4146条,贫困村问题数据修改97条,自然村问题数据修改98条,项目库问题数据修改309条,脱贫措施问题数据修改10485条,帮扶责任人修改3944条,帮扶单位修改286条。
易地搬迁:搬出美好新生活
2019年春节刚过完,丘北县就召开了6000余人誓师大会。全县12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14个县级部门主要领导,8名承包帮扶干部,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先后向县委、县政府作出宣誓。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丘北县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为目标,科学选址,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
近年来,为让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该县积极引导搬迁户种植六谷、青花椒、辣椒、玉米、生姜、杉木、经济林果、烤烟、万寿菊及发展生猪养殖、肉牛养殖等产业,还积极引导搬迁户外出务工就业。全县12个乡镇95个村民委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8501人,涉及农村贫困劳动力6269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7650人,转移率59.10%,其中:省外转移18352人,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348人,转移同比增长22.31%,2018年贫困劳动力向省外转移15004人。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认定30个就业扶贫车间,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1337人,发放贫困劳动力岗位补贴11.2万元,发放一次性创建补助金32万元。2019年就业扶贫车间创建任务为41个,目前已认定并授牌19个。全县12个乡镇95个村民委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8501人,涉及农村贫困劳动力6269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7650人,转移率59.10%,有效地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产业发展:加快脱贫步伐
自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以来,丘北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思路,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治本之策,着力发展乡镇产业典型,积极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增强造血能力,助力贫困户彻底“拔穷根”。
树皮乡村民王福生创办的丘北县牧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4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260户农户入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合作社注册资金266万元,户均入股1000~3000元,养殖场占地面积12亩。现有社员286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个),养牛规模达420头,年均出栏2批约850余头,实现总收入1300万余元。合作社采取两种分红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15%的比例分红,其他按8%的比例分红。
腻脚乡党委、政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万寿菊产业,2019年当地农民种植万寿菊2.2万亩。腻脚乡副乡长王元亿介绍,腻脚乡是丘北县万寿菊种植面积最大、亩产量最高的乡镇,占立达尔丘北公司总收购量的60%以上。目前,全乡9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512户种植万寿菊5320亩,预计收入1170万元,户均增收2.28万元,实现脱贫目标。
曰者镇在产业脱贫攻坚中,引进正辉公司、兴原公司两家有资质和技术过硬的蔬菜企业,通过将农村土地资源变活、让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指导6个村委会相继成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逐年在烂泥寨、打磨山片区流转土地近4000亩,建设冷库约5000立方米,引导产业由粗放经营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建成了高标准、上档次蔬菜生产基地,改变了散户不懂技术、产品销售不出去的局面,年产蔬菜1.6万吨,产品销往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常年解决务工人员近400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新店乡小江口村的山沟坡地里,千余亩橙黄的沃柑喜获丰收。欧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业合作社负责人欧阳兴平介绍,他于2015年开始在小江口村下寨种植沃柑,并成立了欧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业合作社,为把柑橘种植业做大做强,他还建了一个1000多亩的新基地。余焕英是小江口行政村小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该公司种植园打工每天收入80元。小江口村党总支书记艾炳光介绍,小江口村现有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36户140多人在该公司做工,通过土地流转出租和做工增加了收入。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兑现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共计3008.04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5030户60880人;完成小额信贷2.14亿余元覆盖55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县级产业扶贫资金2.2亿元,推动了辣椒、万寿菊、桐果、柑橘等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抱团致富:与新型主体联营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丘北县出台了《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专合作社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奖励管理办法实的通知》《关于印发丘北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每年安排200万元到3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发展潜力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合作社,通过对合作社的产业、产品升级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实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坚持公开、平等、择优及德绩并重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择优培育新型农民57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40人、专业技能型90人、专业服务型140人。鼓励、支持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通过股份合作、就近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稳定增收的利益联结关系。将贫困人口的生产要素合理融入到扶贫产业中,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走出一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发展路子。全县培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141家,扶持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脱贫,培育致富带头人165人。
目前,该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10家、州级龙头企业23家、县级龙头企业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657个,家庭农场42户,利益联结机制覆盖全县12个乡镇;烤烟、辣椒、蔬菜、万寿菊、工业大痳、生姜、花椒、优质水稻、生猪、肉牛等10个产业项目,覆盖率99.1%。在全县174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34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省、州、县龙头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利益合作机制关系。其中:参与利益联营整户外出务工3761户,参与劳动力外出务工8523户。全县共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贷款657户3148万元,发放比例为3.76%,有效地助推建档立卡贫困户抱团脱贫摘帽工作。
引管建窑:让贫困户有水喝
“壮乡苗岭气象新,扶贫活水话今昔。党和政府来关心,百姓饮水不用愁。”这是丘北县“三年行动”计划中以“精准扶贫、饮水先行,巩固提升、服务民生”为宗旨,狠抓农村饮水保障、安全工作,扎实推进水利脱贫攻坚行动,基本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发展目标的一句顺口溜。
丘北县有国土面积5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万亩。全县辖3个镇9个乡101个村民委(社区)1265个自然村,总人口近50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有80%的自然村位于山区、半山区和槽区河谷地带,每年的饮水靠箐沟水、山泉水,地窑水生活。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县水务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工作队,深入各乡镇对缺水、饮水无保障、不安全农户作了全面排查统计。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饮水保障工作,县水务部门遵循“因地制宜、长远规划、注重效益、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各自然村实际,采取打建小水窖、小水井的方式分批次组织群众自建,做到每件工程都有平面布置图、水力计算图、工程清单等内容。通过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为重点的“四制”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建设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截至2019年8月,全县总投资14219.19万元,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1419件,其中,集中供水工程571件(自流引水工程499件,提水工程72件)、小水窖、小水井等分散供水工程60848件(水窖50217件,打井10631件),对551个集中供水点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检测合格率达到100%;有效解决12个乡(镇)95个村民委1265个村组10余万户近50万人的饮水问题。
生态保护:做好“山”字文章
丘北县有林业用地286625.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全县实现森林覆盖率37.11%,林木绿化率53.08%。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522000立方米,是全省66个天保工程森林火灾重点防范区,该县由县长任总指挥,20多个部门负责具体工作落实责任,实行防火考核“一票否决”。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作中,全面整合林业、国土、农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力量,实现多部门联动发展格局,让全县各族群众做好“山”字文章。为缓解封山育林后给群众带来生产生活所需能源矛盾,该县先后实施林业发展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454户7297人,补助资金1859.725万元;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天保工程、公益林保护项目,种植花椒5.6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9193.5亩,实施群众+合作社林产业发展46806.5亩。
截至目前,全县1265个自然村中,有1045个村小组拥有生态公益林233.14万亩,补偿面积150.35万亩,共获得国家和省生态公益补助金2100万元。全县10万户群众每年每亩享受到10元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红利,全县12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530人被聘为“啄木鸟”生态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的“啄木鸟”林业保护补助金,有效确保全县429.9万亩林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安置乡村公共服务岗位4740人,其中生态护林员730名、生态护河员419名、乡村清扫保洁员3591名。中船重工扶贫项目190人,沪滇劳务协作及携手奔小康项目资金安置940人,兑付资金155.24万元。
林草部门还在贫困村实施生态节能灶项目,出资18.44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505户2016人添置生态节能灶505台。实施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出资125.6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251户5024人添置太阳能热水器125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