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江津区检察院未检团队

重庆市江津区检察院未检团队合影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要为花朵们做好后勤工作,提供‘保姆一站式’服务。”这是重庆市江津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未检团队经常说的一句话。

面对孩子们,队员脸上时常挂着温暖的微笑,孩子们亲昵地称他们为“哥哥”“姐姐”;面对犯罪嫌疑人时,他们则化身为铁面无私的“正义使者”,坚决守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日前,该团队被授予“2020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这是他们长年累月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例证。

大手牵小手,扶正“长歪”的小树

“未成年人就像小树,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挫、长歪,但如果及时扶一把,也能长成参天大树。”江津区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谢增益喜欢把涉罪未成年人比作小树。他总是反复提醒未检干警:帮助孩子们的手千万松不得。

2020年3月,17岁的小春(化名)在帮朋友讨要债务时打伤他人,后被移送至江津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孩子这么小就要去坐牢吗?那他这辈子怕是毁了。都怪我跟他爸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管教少,这才犯下错误……”小春的母亲伤心地抹着眼泪,小春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地听着母亲诉说,但眼眶却红了……

孩子和家长的眼泪让未检团队队员韩欢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她说:“难怪家长们老是把我们当成‘救命稻草’,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挽救了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你放心,小春这孩子认错态度良好,我们计划把他送到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进行观护帮教,表现得好可以考虑不起诉。”听到韩欢这句话,小春和父母的眼睛里顿时有了光彩。

在帮教基地,小春表现积极。“今天我拿到了驾照,老板说不久之后可以把一条线的运输交给我打理了。”小春给韩欢发微信。

“少年,你可真棒,快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小老板了!”韩欢立马秒回。

观护帮教期间,小春从未主动向检察官说过“谢谢”等字眼,还保留着男孩特有的“小傲娇”。但他总是将生活中的大小事用微信分享给检察官。而他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得到检察官真诚的称赞。

6个月后,小春因表现优异提前结束监督考察,还破格成为了公司的股东。2020年11月,江津区检察院正式对小春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在机制上始终坚持“创新、争先”,是未检团队助推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独家秘笈”。

“2020年,我院创立的涉罪未成年人综合处置机制入选重庆市首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培育基地项目。”团队成员周俊华自豪地说,“这样的机制多一些,就能为未成年人带来更有效的保护。”

据统计,未检团队成立以来,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500余人,开展亲职教育活动30余次,帮助5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就业、就学,为未成年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金36万余元。

一串串数字,是自诩为“保姆”的检察官们一笔一画认真记录的“服务日记”,记载着涉罪未成年人们顺利融入社会的喜悦。

“莎姐”普法,只为孩子不受伤害

打击犯罪的同时,在法治宣传、预防犯罪等方面未检团队成员同样是一把好手。

“快来看看这个视频,我都快被洗脑了。”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兴高采烈地把手机拿给身边的小伙伴观看。

“他总是给你拨转账号码,却不肯让你思考一下。听说你也偶尔会相信他,偶尔也同样无法自拔……”改编过后的歌词诙谐幽默,配上时下最火的抖音神曲旋律,让每个看过视频的人都记忆深刻。

这是今年5月,该院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反诈防骗教育集中月”系列活动的一幕。由师生和“莎姐”检察官共同出演、联合出品的“反诈防骗”音乐微视频成功“出圈”。

江津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重庆市检察机关“莎姐”普法讲师团成员曹祖辉趁热打铁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准备了主题为“反诈骗”和“断卡”行动的普法知识讲座。

“有的同学收到诈骗短信后,一看到购物返现,想都不想就点击链接,简直拿出了抢红包的速度。”面对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曹祖辉打趣地说道。课堂气氛分外活跃。

社交陷阱诈骗、网络刷单兼职、非法校园贷……曹祖辉用一个个真实案例讲解遇到诈骗如何见招拆招。几十分钟的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

将反诈防骗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学校师生,为师生铸造防诈“金钟罩”,这是检校共建法治教育基地以来的又一个“大手笔”。

早在2020年12月4日,江津区检察院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法治教育基地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对孩子们进行法治教育从此不光是学校,还有检察机关。据悉,这是重庆市首个检察机关与高职学院共建的法治教育基地。

未检团队成立以来,团队里的“莎姐”检察官们走进校园,共开展“学习民法典”“防性侵”“防校园暴力”各类法治教育60余次,覆盖学生2万余名。

“当‘保姆’难,当‘好保姆’更难!”曹祖辉说,“我们一贯重视法治教育,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从小知法懂法,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用爱作丝线,精心编织“成长保护网”

“班主任反映我家孩子一放学就直奔彩票点,‘研究’投注数字比上课还认真。”市民张先生满脸忧色,“孩子都快成‘小彩迷’了!”

在一次校园周边的公益诉讼线索巡查中,家长的一番话引起了检察官的警觉。

这样的“小彩迷”多不多?售彩点非法向未成年人售卖彩票的情况是否普遍?带着这些问题,2020年4月,未检团队实地调查走访了江津区30余处彩票站,对此开展专项调查。

“这次中奖了要记得请哥们儿吃饭!”

“老板,老样子给我来两注机打,要加倍。”

检察官在一所初中附近的售彩点暗访时,发现几名身穿校服的男生轮番购买彩票,显然已经是轻车熟路。

选号、下单、收钱……售彩点老板自始至终都没有因为顾客是学生而作出任何劝阻。

经查,辖区内有8家彩票点存在向未成年人售卖彩票、未按要求张贴“未成年人禁止购彩”标语、即使有标语也被广告或海报完全遮挡等违规经营的情况,总占比近四分之一。2020年5月18日,江津区检察院正式立案,该案也是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展的首例涉未成年人“等”外公益诉讼案。

5月22日,江津区检察院向江津区民政局公开宣告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建议该局对辖区福利彩票销售场所违规经营情况依法处理,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监管工作。

收到检察建议后,江津区民政局积极整改。未检团队进行“回头看”时发现,8家违规彩票点已全部标志上墙、整改到位。此外,民政部门表示将争取在渝西地区所有彩票点统一制作、规范设置未成年人禁售标志。

“对孩子们的‘保姆式’关爱让我们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只要涉及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我们毫不含糊。”江津区检察院未检团队负责人周俊华说,该院在提升校园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治理,杜绝校园欺凌,落实性侵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等方面,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向相关部门送达检察建议十余份。

发出的检察建议或未雨绸缪,或及时有效,经各单位的协力合作,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这便是检察官们用关爱为孩子们编织的一张张严密的“成长保护网”。

2019年度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典型案件、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案件优秀法律文书评比“优秀公诉意见书”……一系列荣誉展示出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青年未检队伍的实力,给孩子们当“保姆”是他们无怨无悔的选择。

“每当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褒奖。”周俊华说。

(本报记者李立峰 通讯员沈悦)

2025-04-27 14:42 点击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