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一线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初秋时节,走进民勤县重兴镇上案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精致温馨,乡村道路宽阔平坦,文化广场干净整洁,处处呈现出一幅美丽宁静的乡村新图景。

民勤县重兴镇上案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武威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新房子质量好、环境好,配套设施完善,上下水通畅,生活垃圾由专人统一收集清运,住在这很方便。”说起搬迁后的新家,52岁的王集和脸上尽是笑容。

王集和的老房子在石羊河流域境内,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重兴镇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散居群众实施了生态搬迁。

去年国庆节期间,王集和一家从老房子搬出来住进了新家。“新房总面积330平方米,住宿面积80多平方米,房前屋后都有院子,宽敞又明亮。”

重兴镇党委组织委员王小欢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上案村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避险安置点已累计建成新农宅300多套,配套完成水电路污暖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卫生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王小欢说,为了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的目标,重兴镇采取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以及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高标准打造了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示范园,新建现代化温室大棚200多座,并配套建设了育苗中心、分拣包装中心和交易市场,解决了搬迁群众的收入问题。

重兴镇上案村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示范园。 

来到王集和的温室大棚,淡黄色的人参果挂在枝头、鲜香诱人。“一共有三个温室大棚,全部种植人参果。今年的人参果长势好,个头大、颜色好,能卖个好价钱。”王集和种植人参果已接近二十年,他说,这几年人参果产量高,销量好,一年收入能达到10万多元。村里有专门的合作社收购,也有公司上门收购,不用担心人参果的销售问题。

王集和种植的人参果已经成熟。(图片备注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摄) 

此外,王集和还经营着一个养殖大棚,养了几十只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越过越好。”

重兴镇上案村的搬迁,是武威市扎实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生动实践。

走进凉州区西营镇五沟湾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一幢幢新居规划整齐,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医院、超市等一应俱全,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政府帮我们建了这么好的房子,现在出行、看病、娃娃们上学都方便。”凉州区西营镇五沟湾村搬迁群众陈学忠对分到的房子非常满意。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不仅让群众曾经的“安居梦”成为现实,也让他们过上了新生活。

据了解,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实施以来,武威市把地质灾害威胁区、河湖管理范围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地震灾害危险区作为搬迁重点,根据群众意愿,按照“应搬尽搬、应搬早搬”的原则,累计建成152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让1.62万户搬迁群众过上了屋美、业安、路畅的好日子。

“搬迁中,我们面向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推出‘10+5+N’优惠政策,搬迁群众可享受10万元补助、5万元贴息贷款及再贷款支持,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武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搬进了宽敞干净的新房子,开启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谱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2025-08-20 13:01 点击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