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2019年是脱贫攻坚收关之年,所以脱贫攻坚也成为十大关注热点问题,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县的全部摘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最后阶段的脱贫工作也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异地搬迁扶贫让生活在高寒区,深山区的贫困户走出来,实现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异地搬迁是大多数贫困农村实现脱贫致富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但移民搬迁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在移民异地过程中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存着许多问题。
一、异地搬迁存在的问题
1、扶贫资金的投入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现有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却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是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资金缺口大。资金需求量大,改造建设难,前期投入巨大,会造成一定的资金困难和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
2、政府管理效率不高,资金浪费严重
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补助资金不能如期足额到位,异地搬迁过程中,政府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搬迁户安置生活,如为搬迁户建筑房屋的费用,学校和交通等基础实施的建设费用,给搬迁户一定的安家费用等。有些地区由于近年来财政收入减少甚至出现了赤字,加之由于当地政府的政策透明度不高,甚至存在一些腐败问题,难以及时支付当地政府应给搬迁户的搬迁补贴,造成移民对当地政府不满,因许诺不到位,搬迁移民不信任搬迁工作的组织者,认为他们在用异地搬迁作幌子从中捞取好处。而没有真正达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目的。因而解决好资金来源及有效使用扶贫资金,树立政府威信,是移民搬迁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3、群众搬迁意愿和能力不强
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农户故土不可离,祖业不可弃等观念较强,加之担心因搬迁后生活负担加重而不愿下山,搬迁意愿减弱。二是一些搬迁户担忧后续产业配套难,创业就业难、吃菜难、增收难等问题,绝大部分搬迁户希望依托原有成熟生产资料脱贫,高集中安置率导致搬迁户距离原有生产地遥远,不利于产业发展。部分山区县市贫困户集中安置后,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一些搬迁户舍不得放弃原有承包地,骑摩托车甚至步行几十公里去地里干活。部分贫困户强烈要求将老宅基地保留,房子不拆,存放肥料,种子。有些搬迁群众继续耕种原籍承包土地,成为农忙住“老屋”,农闲住“新宅”的“两栖”农民。三是目前尚未搬迁的大多是年龄偏大,能力偏低,继续不多的特困群众,搬迁能力相对不足。
4、针对搬迁农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形成不好的示范效应
由于部分县市财力不强,而上级政策强调对农户补助面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搬迁安置小区无正规的物业管理,一些地方针对下山群众的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公共事业仍然薄弱,影响了搬迁入住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5、安置农民的就业和后续产业发展困难不少
在指导搬迁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方向,还没有形成户籍、土地、税费等方面支持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安置区域缺乏产业支撑,搬迁农户就业问题突出。
二、对策及建议
异地搬迁,无论是从政府发展规划来看,还是从移民户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考虑,其根本原因都是源于客观的社会需要,移民搬迁作为解决生态需要与生存需要之间矛盾的一种渠道,能使人们的生存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达到统一的协调发展,就政府而言,移民搬迁的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退耕还林,实现整个社会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们长远利益的需要,就移民而言,原有的生存环境难以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移民搬迁成为其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一条出路,因此,政府应该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保证异地搬迁预期目标的实现,达到退耕还林,开仓济贫的目的,实现农村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面对以上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地政府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及时解决异地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移民搬迁工作的圆满完成,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在搬迁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充分论证和规划。
在制定搬迁规划前对安置地的产业状况、交通情况、信息资源等要作充分的论证,不能把农民从一个生态脆弱区搬迁到另一个生态脆弱区,否则就是去了搬迁扶贫的意义。应该充分考虑产业支撑和人口流向习惯,将脱贫小区设置在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相对集中、有产业支撑和辐射能力较强的地区,中心镇或中心村。
2、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在贫困户的异地转移资金扶持上,政府应该提高补贴标准,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实施差异化补助,使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能充分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另外,应该制定税收,土地使用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异地搬迁扶贫工作。在产业扶持上,各地方政府应该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鼓励优先在安置点周边发展各地的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安置地的产业集聚。在安置点的土地使用扶持上,应该优先安排异地搬迁农户建设用地指标,对土地资源匮乏、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市),实行跨县(市)整村搬迁。
3、促进搬迁农户持续增收致富
加大对搬迁农户就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创业本领,继续大力扶持搬迁安置小区发展来料加工业,使异地搬迁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增收。允许在下山搬迁小区配套建设一些集体经营用房,用于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等,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来源。
4、健全后续管理机制
要在“三权到人(户)”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搬迁农户各类权属流转。积极探索异地搬迁后基层组织建设、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相关办法,解除异地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把异地搬迁农民纳入到当地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的工作范围之内,实行属地管理,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5、务必切实保障“稳得住”,谨防集中安置区新房变“空房”
异地扶贫搬迁如何做到“稳得住”?政府要想办法让搬迁户尽快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安居乐业。调研中发现存在贫困户参与不够、搬迁工作进度安排过紧,后续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搬迁户“迁不进来”,或者“迁进来稳不住”,后期存在新房变旧房,搬迁户成为“两栖”居民的隐患。“交钥匙工程”中搬迁户没有参与到住房设计与建设中来,实施过程中群众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搬迁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不是“我要搬”,而是“要我搬”,形成被动搬迁。在做好搬迁户思想工作的同时,应该采取施工企业集中采购和群众自主采购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搬迁群众通过自建、联建以及互相帮工等形式,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与满意度。(撰稿人:冯平,民建黔南州委一支部会员,贵州省商业经济总公司黔南州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