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易地搬迁后续发展新观察”之八:重庆彭水县】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压紧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有力有序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正在实现。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征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新进展新成效,现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易地搬迁后续发展新观察”系列报道,供各地互学互鉴。
重庆彭水县:聚焦“选、赈、归、营、联”五个关键
推动易地搬迁产业扶持落地见效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彭水县建成集中安置点12个,共搬迁3321户14207人。“十四五”以来,彭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产业扶持作为保障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坚持“立足市场、因地制宜、特色规划、错位发展”总体思路,聚焦“选、赈、归、营、联”五个关键环节,深层次破解“发展什么、谁来建设、权属归谁、怎么经营、怎么分配”等产业发展难题,推动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落地见效,有效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聚焦“选”字,因地制宜选准项目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集中安置点和分散安置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做到产业项目选址“四靠近”,即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靠近景区,系好第一颗纽扣。例如,润溪乡樱桃安置点,依托地处摩围山国家4A级景区、花千谷景区、黄帝峡巴渝民宿附近等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森林植被、土地资源、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等资源禀赋,配套建设精品民宿酒店项目1个,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每逢节假日,酒店一房难求。
坚持错位发展。按照“广泛征集、现场踏勘、反复论证、择优选择”原则,对拟建产业项目进行充分市场调研论证,坚决杜绝盲目建设、一哄而上、千篇一律,确保项目有特色、有市场、有竞争力。例如,郁山镇白马安置点产业项目,建设之初计划生产豆腐干、米粑、酱醋、米粉等食品,经过反复论证、系统比选、科学研判,最终的经营方向确定为专门生产郁山地区千年传承的擀酥饼、三香、渣扣等传统食品。
坚持品牌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点一业”,落实政府投资1.1亿元,建成产业项目49个,其中培育芦塘乡板栗安置点白酒酿造基地、黄家镇漆红安置点白茶种植基地、三义乡莲花安置点羊肚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鹿鸣乡分散安置区白茶种植基地等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27个,成为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聚焦“赈”字,以工代赈务工增收
采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工代赈”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带动农村群众务工增收的核心作用,按照“统一规划、统筹资源、集中打造、成片推进”的工作思路,落实政府投资2072万元,建成市级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综合示范工程2个,优先吸纳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就业。其中,在阿依河国家5A级景区附近的绍庆街道阿依河安置点周边,建设阿依河综合示范工程;在摩围山国家4A级景区附近的润溪乡樱桃安置点,建设润溪乡综合示范工程。目前,已带动农户流转土地120余户,配套种植布福娜等名贵中药材500余亩,吸纳搬迁群众务工增收23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334万元,建成具有“田园风”的农旅融合项目,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景点”。
聚焦“归”字,明确产权归属问题
明确产业设施权属。政府投资建成的易地搬迁配套产业设施,明确其产权归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在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统筹下,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履行管理职责,利于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利于产权保护和资产管理,利于后期运营维护。
折股量化至搬迁户。将政府投资建成的产业资产,产权折股量化到搬迁户,赋予搬迁群众股份占有、收益、退出、继承等权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量化分配机制。搬迁群众按照保底分红、收益分红等方式,年分红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所持股份的10%。目前,配套产业项目每年带动搬迁群众户均分红增收已达900元。
聚焦“营”字,引进龙头企业经营
逐步培育搬迁群众经营意识。组织引导搬迁群众改变原有生产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资产收益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发展,逐步提升搬迁群众市场经营意识,帮助他们持续增收。
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积极引进有品牌、有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到集中安置点创业发展,培育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等不同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利用其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由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签定合作协议,力争建成一个项目,盈利一个项目。例如,绍庆街道阿依河安置点,招商引资引进重庆市阿依田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打造“阿依田园”品牌,走出一条兼具“田园风”与“科技范儿”的特色农旅融合之路,建成集农业科研、种植加工、乡村旅游、基地研学、科普教育、团建露营、民俗体验、网络直播、康养于一体的农旅综合示范园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9500万元,惠及搬迁群众270余人。
聚焦“联”字,深化利益联结机制
做大产业才能扩大就业,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增收,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发展。引导搬迁群众尽可能参与产业发展,按照“土地入股、参加劳务、收益分红”等方式参与利益分配。据统计,彭水县易地搬迁配套产业项目每年带动搬迁群众户均增收4600元。例如,三义乡莲花安置点,建成的羊肚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优先保证搬迁群众务工,每年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就业22人,每月保底收入不低于2000元,扶贫车间所在的专业合作社围绕发展集体经济做文章,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取暖”,专业合作社在周边的10余个乡镇种植羊肚菌4000余亩,带动群众1780人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