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村4003人已达成整村搬迁意向 武义下山脱贫3.0版:山民携人、房、地一起进城当市民

区域、户籍、就业等各类因素,长期制约着农民融入城市的步伐。如何让深山高山农民享受到城市的高品质生活?如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要素统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全国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的武义,创新启动下山脱贫3.0版,引导仍居住在高山深山群众连人、房、地一起搬迁进城,“一步到位”变市民。

12月12日,在距离武义县城70公里的大溪口乡溪岭脚村水孔弄自然村,65岁村民涂金旺正与妻子郑金梅忙着将家具搬上货车,运往新住处。自一周前整村21户68人集体签约搬迁协议后,连日来,村民们陆陆续续腾空房屋、搬离物品。明年,他们将作为城市居民中的一份子开启新生活。目前,大溪口乡溪岭脚村水孔弄自然村和水头村陶舒岭脚自然村,农户100%完成了搬迁签约。

距离县城远,手机常常没信号,去趟县城得花一个多小时——这是水孔弄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留在村里没活干,在外打工没自己的房子,只能四处漂泊,如今整村搬去县城,彻底解除了我们的困扰!”溪岭脚村党支部书记吴法平感慨地说。

武义是全国下山脱贫经验的发源地,其下山脱贫模式经历了搬迁下山、解决温饱的1.0版和进城务工、创业致富的2.0版,累计帮助5万多农民下山致富。针对仍有部分农民生活在高山深山等偏远山区的现状,今年我县不断深化“小县大城”战略和下山脱贫3.0行动,分5年时间陆续推进仍居住在高山深山自然村群众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搬迁。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原则,对下山搬迁农户采用商品住宅安置、兜底安置等方式,并给予相应补助政策,做到居住地、身份、职业一起换,生产生活一起转,让山民得享城市高品质生活。目前,全县已有涉及18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1492户、4003人口达成整村搬迁意向,其中21个自然村整村搬达迁率100%。

一个村的变迁背后,是一座城的悄然转型。作为曾经的全省8个贫困县和26个欠发达地区之一,武义为贯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立足北中南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差异较大实际,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中,推动经济发展条件好的东北部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同时制定奖补激励政策,构建东北部对中南部的反哺机制。生态功能强的中南部得到更加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由此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从山民到市民,山区群众不再望城兴叹。涂金旺在20来岁便决心外出谋生,长年辗转武义、永康等地帮人打稻谷,农闲的时候才回村里。城市留不下,农村待不住,曾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没想到打拼了这么多年,有一天自己能在县城安家!”涂金旺高兴地说,搬家时自己特意将以前耕地用的犁也带上了,准备留给孙子,让他明白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世代居住深山的农民要扎根城市,房子是根本。涂金旺一家选择商品住宅安置,在县城城郊白洋街道百花山买了套120平方米房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算上宅基地复垦补偿、搬迁补助、整村搬迁奖励、签约奖励等,七七八八加起来,买房实际支付花不了多少钱。“告别老家住了30多年的土胚房,转眼住进城区新房,而且户籍关系一步转到位,很划算!”

武义县主要负责下山脱贫3.0版工作的全域办负责人说,为让进城农民能安居乐业,他们与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进行了有效对接,通过针对性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以及就业专场推介会,优先安排搬迁农民就业,确保搬迁农户搬得下、稳得住、有保障,实现整治与搬迁同步、搬迁与富民并重。

新闻链接:武义下山脱贫“三部曲”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年。作为曾经的全省8个贫困县和26个欠发达地区之一,武义持之以恒讲好下山脱贫故事,方式路径随着时代发展逐步升级。“下山脱贫”从1.0版到3.0版,“三部曲”的发展进阶,实现了异地下山脱贫与百姓增收、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被认为是“中国反贫困战略创新的最佳县域样本”。迄今为止,我县已有5万多人搬迁下山。

【“下山脱贫”1.0版:就近搬迁下山、解决温饱问题】

全县一半的面积属于贫困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上世纪90年代,为改变贫困的现状,武义在全国首创“下山脱贫”模式,这便是下山脱贫1.0版,下山搬迁的初始状态。其模式是:有搬迁意愿的村与郊区村、平原村等一对一进行对接,约定安置地块价格、配套耕地面积等等,再由村民募集资金出资购买土地,政府相关部门扶持推进下山搬迁,实现就近、集聚安置。1.0版的主要目的就是“搬下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

90年代中期,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紫溪村成为我县第一个下山脱贫村。

【“下山脱贫”2.0版:鼓励山民进城打工创业、解决致富问题】

农民下得来,也要稳得住、富得快。为此,武义启动下山脱贫2.0版,大力推进安置小区建设,在县城郊区、中心镇采取统一规划设计、农户自建房进行安置落户的同时逐步解决农民异地搬迁后的户籍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个模式不仅解决了搬下来的问题,还给予了农户更多的区位便利、就业配套、发展空间。2.0版的主要目的就是“富起来”、“稳得住”。

目前,全县下山劳动力转产率达到了82%。数据显示,下山后的武义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70~90倍。

【“下山脱贫”3.0版:居住地、身份、职业一起换,解决高品质生活问题】

推进库区村、山区村、空心村等向中心镇和县城集聚,建设“小县大城”,高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温泉养生名城。2020年1月,我县启动下山脱贫3.0版,让进城农民能安居乐业,扎实写好土地整治集聚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计划用5年时间,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原则,分批将全县扶贫异地搬迁村、规划萎缩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异地搬迁村四类村村民,以套房安置、货币安置形式,并给与相应补偿奖励,鼓励中南部山区群众向县城和东北部中心镇集聚,做到居住地、身份、职业一起换,生产生活一起转,不仅脱贫,还可以过上与市民一样的高品质生活。

【专家点评】

“武义下山脱贫模式,是该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的一个大胆创新。它已成为中国扶贫理论实践研究的重要对象。”——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华正学

记者:李增炜 朱跃军

视频:陶莎莎 林凯

原标题:《18个村4003人已达成整村搬迁意向 武义下山脱贫3.0版:山民携人、房、地一起进城当市民》

2024-09-05 17:21 点击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