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移民搬迁后续服务和管理的建议
题目
关于强化移民搬迁后续服务和管理的建议
案由:
移民搬迁是我们安康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移民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是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关键举措;脱贫攻坚实施了较大面积的移民搬迁工程,从而有力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安全住房保障,其生活更方便,基本公共服务更完善,易地移民搬迁给广大贫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脱贫成效十分明显,但是,移民搬迁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继续对搬迁户加强后续管理,不能采取一般了之,放任不管。
一、目前移民搬迁面临的新问题
(一)致富增收渠道变窄。群众远离了原籍的土地和山林等生产资料,生产和增收方式实现了由单纯依靠耕地生存向务工和发展二、三产业转变,由于地域变化,群众的社交网络和社交关系需要重新纽建,一些文化基础差、观念落后的群众到搬迁社区举目无亲、信息无门,务工无技术,经营无门路,就业渠道窄,短期内很难融入城镇生活。他们只好采取两头跑的办法,早上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种粮、种菜、养鸡、养猪,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二)基层管理出现脱节。移民搬迁打破了原有的镇村区域界限,土地、林地仍在原籍,人、房在社区,一定时期内面临着原籍(村委会)和迁入地(社区)“双重管理”。如不及时跟进,管理服务将会形成“真空”,一方面原址管理“找不见人”,另一方面迁入地社区“不认识人”,导致政策宣传、便民服务成为“空白”,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生活习惯彻底改变。搬迁前群众大多是单家独户,过着“庭院式”生活,自由散漫、自主性强,生活物资自给自足,基本以地缘、血缘、邻里关系为主开展交往。搬迁后由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社区管理制度更加规范,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才能融入规范化、快节奏的新型社区生活。如不加强社区就业创业帮扶引导,将难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加强社区组织建立,创新管理方式。集中安置的移民独迁打破了原来的居住模式,因此必须及时建立起各类社区基层组织,保证搬迁群众在新的居住点有事情有人员管理、有问题有地方反映、有困难有组织解决,在集中安置社区建立社区党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并把社区按楼字划分为网格,招聘社工网格管理员,每栋楼宇由居民选出楼栋长,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农事城办服务新模式,确保群众猴迁入住后各项管理服务及时跟进到位。
(二)加强培训和引导创业就业,增加群众歧入。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才能保证搬迁户生产活动不中断、收入水平不降低。但现在全市各县(区)移民教迁发展不均衡,搬迁户劳力不均衡、人才结构不均衡,因此建议从政府层面统筹协调规划,立足实际,以室民促稳民,加大社区工厂、农产品加工厂及社区周边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以产业带就业,促进搬迁户就业;以培训提素质,以引导促就业,并按照“一区一笼,一户一法、一人一方”的原则,因户施策,因人开方,市長(区)通力作,共可推进搬迁户创业就业,实现搬迁户稳定就业、长期致富目标。
(三)加强社区标准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要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多规合一、产城融合,服务配套、功能完善”的要求,配套医疗、教育、文化、卫生、超市、消防、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你证群众住有良居,病有良医,学有优教,乐有场地,难有帮助,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让搬迁群众“办事不回乡”,并应着重对社区干部、社工和楼字楼长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高为民办事和服务的能力,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完善权益保护机制,保障群众权益,权益保障是狮迁群众安身定居的本质层性,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安心立业。推行“居住证”制度,按照“搬出地管理林和地、迁入地管理房和人”的思路,明确两地组织的职能,既保障撒迁群众在原址的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又能在迁入地平等享有入学就医、劳动就业、困难救助、社区服务等各项基本权益,并公平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管理,行使参与权、知情权、表决权,实现搬迁群众在安置社区的身份认同。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保障搬迁群众应有的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保障各项权益不受侵犯。
提交日期
2020-10-13
提案来源:
是否调研
是
提案类型:
提案者
潘建龙
回复联系人:
建议承办单位
区发改局
正文
回复
类别:(A)
汉发改函[2020]41号
签发人:李朝华
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四号提案的复函
潘建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移民搬迁后续服务和管理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创建管理方式建议。
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截止7月底,全区单独建立党组织4个、成立融合型党组织46个、选派党建指导员7名,实现了党的组织建设在安置点全覆盖。二是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同意设立易地搬迁安置点自治单元的批复》,按照新设、融合、挂靠三种形式,规范设置 4 个搬迁社区居委会、46 个融合型社区及 120个挂靠居民小组;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党建、物业、就业、平安建设等纳入网格之中,一楼一网格,共推选网格长700余名,实现了村民自治自治和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三是5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从组织建设、群众融入、创业就业等方面制定了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安置点的管理。
二、加强培训和引导创业就业建议。
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全区已建成农业园区101个,实现了200户以上的农村安置点周边农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的全覆盖;建成社区工厂85个,实现了100户以上的安置点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全覆盖。基本解决了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的问题。但汉滨区劳动力有外出务工的传统习惯,加之社区工厂和农业园区工资相对较低,与农户的期望值有差距。部分搬迁群众不愿意在家门口就业。
三、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完善权益保护机制、保障群众权益、提高服务能力建议。
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印发了《汉滨区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社区党建工作专项方案等15个专项方案的通知》,逐步完善社区管理,保障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后续扶持项目库,不断完善各安置点的漏点缺项;二是2020年实施了在6个安置点37个移民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涉及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社区工厂、河堤、垃圾完善处理等项目,逐步完善安置点的服务功能,保障搬迁群众的权益。三是区自然资源局积极协调办理安置点的不动产权登记证,区公安分局印发了《关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小区户籍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搬迁群众的户籍转移提供了方便。
下一步,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加大对安置点各项制度落文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多方争取资金逐步提升改造相关设施,高搬迁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