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劳务派遣工的经济补偿金

为了整合资源,A、B、C三家经营客运服务且业务范围有交叉的公司于2016年6月达成战略协议。其中,A公司剥离了自己的长途客运业务,涉及的客运场站、资产和直接用工劳动者一并由B公司接管,但原先在客运场站工作的16名劳务派遣工并不属于接管范围。A公司业务剥离完成后,作为子公司整体划归C集团,只保留驾校教练、长途货运驾驶员、汽车维修工等16名劳务派遣工所不能胜任的岗位。为了妥善解决16名劳务派遣工的遗留问题,A公司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对他们作了退工处理,于2016年10月以书面形式告知了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书面回执认为,派遣员工已经在A公司工作了8年零10个月,若被退工,A公司应当支付9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否则,劳务派遣公司将以违反“劳务派遣协议”为由投诉或诉讼。

案件焦点

A公司的退工是否合法?劳务派遣公司是否可以以此为由解除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谁来支付?

法理分析

问题一:A公司的退工理由是否成立?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人社部令22号)第12条第1款第1项规定,用工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规定的情形的,即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务派遣协议无法履行,经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务派遣协议内容达成协议的,用工单位可以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关键问题是,公司整合是否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什么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法律法规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是,作为情势变更原则在《劳动合同法》中的体现,我们不难从民法领域的司法解释中找到合理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9〕5号)第26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本案情形完全符合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一是一方当事人的经营场站已经归属他人所有,使得另一方当事人的工作岗位不复存在,劳动合同赖以存在的基础已经丧失,导致其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二是这种经营战略的调整为双方当事人所不能预见,否则,不可能签订两年期的劳务派遣协议。三是经营战略的调整不归责于双方当事人,而是由不可抗力以外的新形势所引起。四是经营战略调整的事实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五是经营战略调整后,A公司只保留劳务派遣工所明显不能胜任的岗位,如继续维持合同效力,则会对劳务派遣工显失公平。

问题二:劳务派遣公司是否可以以此为由解除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5条第2款,被退回的劳务派遣工只有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情形以及第40条第1项、第2项情形时,劳务派遣单位才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而用工单位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12条第1款之规定退工后,劳务派遣公司不得以此解除其劳动合同。

本案中,A公司是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12条第1款第1项规定,以出现了《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的情形退工的。根据法律规定,退工之后,劳务派遣公司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在未给派遣劳动者找到新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公司还应当支付最低工资标准的待岗补贴。

问题三:经济补偿金谁来支付?

本案中,既然退工后劳务派遣公司不得以此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也就不存在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劳务派遣公司主张的由A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理由也就不能成立。假设劳务派遣公司一定要解除这16名派遣工的劳动合同,必然造成违法解除的后果,谁支付赔偿金,不言自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社局 吴春明)

2024-10-11 03:08 点击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