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明确标准!今年每户搬迁群众将获财政补助10万元
据10日召开的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在今年的搬迁工作中,甘肃省将对搬迁户每户财政补助10万元,对有贷款意愿的搬迁户,每户发放不超过5万元的贴息贷款。
2023年,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在财政金融支持、税收支持、土地支持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搬迁对象社会保障,搬迁群众与安置区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政策。鼓励迁入区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就地就近配套培育产业,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等相关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
为全面、准确、直观展示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成果,甘肃省还专门建设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管理信息系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丁煦介绍,基于自然资源规划、现状、管理等各类已有数据资源,我省运用互联网+、GIS、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统筹6类搬迁范围数据,建立横向联通各相关部门,纵向连接省市县的避险搬迁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以一张底图为基础,可层层叠加打开的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一张图”,实现对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进度“网上查”、搬迁变化“天上看”、重点问题“地上查”,助力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科学、有序、规范实施。
新闻多看点:
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超17万人搬迁安置
4月10日,“实事惠民生 实干兴陇原”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甘肃省已完成搬迁安置45785户、170452人。
甘肃省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全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14%,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域超过全省国土面积的50%,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07万处,受威胁人口243.27万人。同时,全省位于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地震灾害危险区、河湖管理范围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范围有群众60.61万人。
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目标,坚持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科学选址,建成集中安置点141个,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27所、幼儿园33所、村卫生室36个、养老服务中心36个。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40亿元,发放贷款8.76亿元,各县区整合资金73.09亿元;供应建设用地5178.69亩;一体化配套学校、医院、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同步谋划后续产业发展,各地投资127.33亿元,扶持产业项目157个,采取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公益岗位、技能培训、土地流转等多种措施,拓宽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安置群众就业35274人,努力让搬迁群众“搬得放心、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下一步,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将聚力统筹布局,更快节奏抓落实,聚力推动搬迁群众向县城、中心城镇、产业园区集中,全年新建续建集中安置点204个,9月底前建成,12月底高质量完成年度4万户搬迁任务。省财政安排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5000万元,支持5个规模较大安置点完善水电路、污水管网、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聚力产业就业,更多渠道促增收,增加公益性岗位,确保每户至少有1名适龄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争取财政部下达2023年度中央补助资金28亿元,省级筹措补助资金12亿元,力争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1.5万亩、预期收益达到45亿元,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化、资金良性滚动的有效机制。(记者 何星丑 实习生 侯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