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带头签下搬迁协议,村民人均收入翻3倍

罗应和在惠水县新民社区的新居前展示搬迁之前自家旧居的图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专题集体采访,聚焦代表履职工作。谈及扶贫搬迁,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直言,当时不少群众对搬迁工作不理解,自己给村民讲政策、算细账,第一个签下搬迁协议,想方设法稳住搬迁群众。

数据显示,搬迁5年多来,罗应和所在的新民社区全部消除“零就业”家庭,群众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0多元,是搬迁前的3倍。

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贵州启动了规模很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罗应和是贵州省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2015年底,涉及192万搬迁群众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黔中大地拉开战幕。“当时,我在外出务工,创业失败后回家务农。我的老家惠水县摆金镇斗底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不通自来水、不通硬化路。”罗应和回忆,当驻村工作队登门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自己意识到这是快速改变生活的好政策,第一个签下了搬迁协议,“当时不少群众对搬迁工作不理解,对搬离故土满怀焦虑”。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罗应和还曾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直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主动当起了驻村工作队员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搬离大山的“编外”队员,走家串户,给村民们讲政策、算细账,并带头拆除了自己的旧房子。

此后,乡亲们坚定了搬新家的信心,村里70余名搬迁群众全部签下协议,首批搬出大山,开启了新的生活。

在安置点里,各项基础设施陆续兴建,罗应和没有闲不下来,主动申请当上了“义工”。2016年11月,安置点设立新民社区,成立党支部。

“由于大家对我的工作认可,大家推荐我为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罗应和回忆说,新民社区共安置搬迁群众1410户5935人。人住下,如何让心留得下?这是我上任后首个工作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要将群众“扶上马、送一程”。罗应和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话,带领社区“两委”,积极推进各项后续扶持政策落地,盘活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块地”资源进行入股,让群众享受搬迁以后土地能够入股分红,把生态补偿和宅基地复地复垦以后,增加了收入来源,做好群众就业服务,推荐群众到周边企业进行务工,建立了社区医院,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还陆续配套建设了周边惠民小学、惠民幼儿园,让搬迁群众的子女就近就学。配合民政、卫计、人社等部门开展便民服务,做好搬迁群众的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保”的衔接,实现城乡并轨。推进建设社区经营性服务性场所、“微田园”等农耕场所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建优“三所”服务促进群众安居乐业。用活集体经济、社区管理和群众动员“三个联动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为民服务模式。

“搬迁群众在新家园找到归宿。”罗应和坦言,解决群众挪出穷窝之后,还要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社区群众关注什么的问题,就是我的工作重心。”罗应和清楚,只要有“零就业”家庭和“半劳力”“弱劳力”就业难的问题,搬迁群众“稳得住”就难以实现。

罗应和认为,民生破题必须从就业开始,“经过反复探索,关于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想到什么就立即行动”。

比如,首先,开办移民培训夜校。对接县就业局、职业学校等机构把就业技能培训办到社区,每年组织搬迁群众培训30余期,涉及家政、计算机、厨师、基础扫盲班和就业岗前培训等多项实用技能。2020年,通过培训成功就业达308人。

其次,搭建社企供需平台。用好身处惠水县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结合岗位需求和求职意向精准向社区周边企业推荐群众就业。2020年,依托平台推荐成功就业685人。

第三,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开设省外务工“点对点”交通站点,积极引导社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目前社区劳动力在省内和县内务工就业2269人,省外务工就业589人。

第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引进制衣公司入驻社区,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创办社区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解决劳动力不强的搬迁妇女就业70余人。建设新民社区农贸市场,提供200余个摊位解决“微创业”需求。

此外,用活政策促进就业。成立社区劳务公司,组建保安、保洁队伍解决87名搬迁群众就业。申请公益性岗位,解决136名弱劳力、半劳力搬迁群众就业。帮助申请创业扶持,解决50余户创业就业。

与此同时,还采取了开辟季节性灵活就业。积极对接社区周边茶山茶场、花卉苗木基地等,在用工繁忙季节,每天组织带领上百名群众参与务工,务工群众每天收入能达到80-200元。

数据显示,搬迁5年多来,新民社区全部消除“零就业”家庭,户均就业率达到2人以上,群众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00多元,是搬迁前的3倍;社区从以前的一辆小面包车,到现在已经有623户买上了小汽车;新民社区182人就读了大学。

“生活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感恩意识愈加强烈。”罗应和感慨,如今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实现了“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美好生活愿景。

2024-11-10 16:43 点击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