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1806”小镇:以一场生态搬迁诠释绿色发展

  金秋十月,海菜花继续绽放,坐落于苍山洱海间的大理“1806”小镇建设项目陆续实现交房。在毗邻大理古城的银桥地块上,刚拿到新房钥匙不久的赵林望沿着干净平坦的道路,走过郁郁葱葱的花草植被和一栋栋融汇白族传统建筑元素的庭院,喜气洋洋地走进自家院子,兴致勃勃地安排着装修的事。

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又现洱海

  201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引入第三方保护治理高原湖泊的决策部署,云南建投集团城乡投公司作为投融资公司,与大理州政府签订《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合作实施协议》,成立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有限公司,共同推动洱海保护治理。同年6月,大理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重要代表项目——“1806”小镇生态搬迁建设项目顺利启动。

  在广大建设者及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洱海全湖水质已连续三年实现7个月Ⅱ类。从去年开始,一度难觅踪迹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再次出现,该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近期洱海还入选了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1806”小镇银桥地块

  今年以来,“1806”小镇项目海东、大理、喜洲、银桥四个地块陆续实现交房。同时,以“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项目公司结合上述四个地块的特色文化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快产业地块的开发建设,在提高生态移民的入住体验的同时,努力创造大量工作岗位和致富机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大理“1860”小镇这一场涉及洱海沿线8个镇、24个村委会、1070户搬迁群众的声势浩大的生态搬迁中得到了完美诠释。

  规划落地 新家带来新生活

  赵林望是大理市银桥镇磻溪村的村民,原本就住在洱海边,现在的新家则是“1806”小镇银桥地块。这是大理市洱海保护生态搬迁建设项目5个安置地块中的一个。三年前,洱海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公布,他和另外的1805户需要集体搬迁。

  故土难离,老宅难舍。起初和赵林望一样对生态搬迁心存疑虑的村民不在少数。赵林望告诉记者,搬出去是为了保护洱海,大家都很支持,但如何解决后顾之忧,确保搬出来后新房子有着落、长远发展有奔头,这才是大家所担忧的。

  “一方传统建筑承载一方的民族文化。”城乡投公司规划设计管理人员介绍,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习惯,“1806”小镇建设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白族文化特色。

牌坊

  为此,城乡投公司在规划设计阶段之初便积极与政府部门、搬迁群众沟通交流,了解各方需求意见建议,努力寻求白族元素与现代建筑功能的融合与平衡,在打造新白族民居群、体现小镇民族风貌的同时,配备完善小镇现代生活与服务功能。

  项目开工后,城乡投公司定期组织开放日,邀请村民业主委员会在做好安全准备的前提下,进入项目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建设进度等,共同参与到项目建设中。

  如今的“1806”小镇,用青石条修建而成的牌坊,花纹繁复的照壁,彩绘花鸟图的戏台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山花、门楼、青瓦白墙等白族传统建筑艺术元素,在安置区内更是随处可见。

  工作做细了,规划落地了,赵林望在内的搬迁群众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对新家也有了期望。正在院子里查看新房装修进度的赵林望告诉记者:“我子女都在外面工作,我打算把房子在春节前装修出来,一家人能热热闹闹过个年。”

  政企同心 共建民心工程

  “云南建投集团在我们面临困难时给予了很大帮助,尤其是资金方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双方目标一致、配合良好”,大理市银桥镇党委书记高柳泉说。

  大理“1806”小镇建设项目安置部分总投资38.87亿元,安置用地1010.32亩,总建筑面积56.60万平方米,计划安置共涉及大理市沿湖8个镇、24个村委会的“三线”划定生态搬迁户1070户,涉及5个地块,规划安置房1323套,项目总建筑面积55.76万平方米,共分为40种户型。搬迁点的分散、建筑户型的多样、项目资金需求巨大等多种因素,让项目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不仅如此,受新冠疫情冲击,项目一度全面停工停产,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大理雨季绵长,安全隐患多,造成施工难度加大,下关地块发现文勘只得重新选址建设……

  为了让生态搬迁群众早点入住新居,也为了抢回被不可抗力耽搁的工期,城乡投公司设置“1806”小镇项目工作推进组,全力配合大理市“1806”小镇指挥部开展相关工作,积极争取政府补助资金,加快推进银行贷款审批,联合集团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克服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喜迁新居

  “压力肯定有,但工期就这么长,多少搬迁户等着搬新家呢,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城乡投公司项目管理人员王清说:“去年以来,我们项目部的员工都放弃了周末休假,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城乡投公司联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安排职工陪同搬迁群众查验新房,对搬迁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详细记录,积极进行细致的整改。为方便服务群众,城乡投公司还在每一个交房点安排了维修小组,主要负责水电、门窗、防水、涂料等维修服务。

园艺绿化工程坚持精益求精

  从大理银桥镇新邑村搬到银桥地块的李海全对自家房子总体上很满意。他告诉记者:“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等装修好了,要请亲戚朋友来家里热闹热闹。”

  守护绿水青山 拥抱“金山银山”

  “现在不把洱海保护治理好,影响的是下一代人。钱是永远也赚不完的,为了下一代,我们必须支持搬迁。”李海全原先在洱海边从事旅游运输,对保护洱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很深,在新邑村的搬迁户里,他是最早带头搬迁的一批。

  高柳泉坦言,“1806”小镇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广大群众发自心底支持洱海保护是分不开的。

  随着“1806”小镇建设的快速推进,目前项目已实现洱海绿线范围内建筑拆除64万平方米,农田、经营性用地腾退1029.81亩,疏解洱海湖滨人口和环境压力,解决区域人为活动形成的污染威胁和隐患,形成流域内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布局。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1806”小镇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让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更重要的是要“稳得住、能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最初选址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选择相对选靠近城区的位置。”高柳泉说,像银桥地块离大理古城很近,就业、生活各方面也比较方便。

禾秋日的“1806”小镇别具特色

  城乡投公司将根据每个地块的自然禀赋以及人文特色来量身打造。比如,以田园风光休闲体验发展田园产业经济,带动旅游消费,将观光农业体验、高原特色产业展示作为亮点,将银桥地块打造成为“1806”田园小镇;将喜洲古镇、段思平故里、生态廊道和海舌公园串为一体,以悠久的喜洲商帮文化和侨乡文化为基底,大力发展非遗文创、旅游商贸服务业,将喜洲地块打造成为“1806”喜洲白族小镇。

  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方向,塑造不同的特色,实现5个地块联动起来,植入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业态,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不仅改变当地产业及产能结构,还能为将为入住新居的生态移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和致富机会,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最终形成“文旅+、数字+”的小镇类型,营造人文、康养、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小镇。

  “这里有待开发的产业配套,又挨着古城,我们家11个房间都带有卫生间,开客栈或出租起来都很方便。”谈起以后的生活,李海全充满信心。

  云南网记者 杨建华 通讯员 王陆锋 李中岳 汤艳娟 摄影报道

2024-12-05 08:07 点击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