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易地搬迁好不好,他们才有发言权
原标题:记者手记:易地搬迁好不好,他们才有发言权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天厚土,也是众多人难以抵达的“诗和远方”。当社交平台出现一张蓝天白云之下连绵起伏的山峦时,定会收获无数羡慕。
在年降雨量50~100毫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最低气温零下44.6度的“高原上的高原”,12.1万人像这里独特的植物红柳树一样,深深扎根,恣意绽放。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景色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景色 摄影:王媛媛
近年来,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阿里地区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整合资金11亿元建成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101户7786人搬迁入住。
从农牧民变城镇居民,开启新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开始都不习惯,也经历了一些过程。
有人说,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山景房”“湖景房”,这样的房子在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花大价钱才能住上。搬了肯定不舍得。
也有人说,牧民进城,摇身一变成了城镇居民,肯定不适应的。再说,他们走了,谁又去放牧,吃肉怎么办?还是别搬了。
易地搬迁到底好不好,我们不是“他们”,与其各种猜测、各种假设,不如跟随记者走进两个易地搬迁扶贫点,听听进城牧民怎么说。
狮泉河边、燕尾山下,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住着从阿里地区改则县、措勤县、革吉县、噶尔县、日土县5个县搬迁来的714户3295名群众。
告别原来的土坯房,告别1年3次的转场,不用担心水、电、如厕、取暖等生活问题,从噶尔县门士乡门士村搬迁来的索南益西一家已在这里住了近3年。
采访中,印象最深的是索南益西家的那些花。一株三角梅放在阳光房的窗台上,阳光照耀下,明媚亮眼。海棠花最多,扦插不久的海棠花并不高,阳光房的桌子上有六七盆,开着或红或粉或白的花。还有一盆吊兰,藤蔓随着绳子攀爬,向屋顶延伸。
写到这里,脑海中闪现的是内穿白衬衣、外搭红色毛衣背心,皮肤黝黑、腿脚不便的人在屋子里打扫卫生、照料花卉的场景……
索南益西说,刚来时确实不太习惯,尤其是出门买东西,沟通交流有些不畅。现在,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在牧区只能吃糌粑、喝酥油茶,在这里想去外面吃就去外面吃。火锅、炒面、干锅这些,香得很!”
1个多月前,索南益西当上了老板。他承包了康乐新居合作社的茶馆。对于未来的生活,他有更多美好期许:小儿子扎西加布要成家了,要督促小孙子雍忠尼玛好好学习,茶馆的生意还要更好……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索南益西的家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索南益西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玩耍的孩子 摄影:王媛媛
当放暑假的孩子们在康乐新居里奔跑游玩时,改则县圆梦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有个“小霸王”正从邻居家满足地揣了一衣兜的糖果回家。这是扎西顿珠和妻子索南措姆的第三个孩子,又是在新家出生的,家里人格外疼爱,所以外号叫“小霸王”。
他们原本的家,在改则县改则镇日玛村。单靠26只羊,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一家生活得并不富裕。“听到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自己主动申请想要搬迁的。”
新家就在改则县城边,扎西顿珠一家张开双手拥抱着新的生活。
在外面饭店吃到好吃的东西,扎西顿珠总是询问这是什么,下次准会带着家人去吃,他“最喜欢吃大盘鸡”。2018年扎西顿珠学会了驾驶汽车,贷款买了装载机跟同村人做了点小生意。索南旺姆在家带孩子的同时,也学会了编织,1个月能编两三条毛毯,足够家里1个月的菜钱。
哦,对了,他们一家还喜欢拍抖音。当欢快的歌曲响起时,扎西顿珠和索南旺姆拿着手机记录自家的客厅和孩子,分享着一家四口、三餐四时的生活,这是平凡中的点滴欢乐。
扎西顿珠还计划今年冬天,趁着空闲,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去拉萨看看。“还要去检查身体,同时看看有没有致富门路,回来带着身边的人增收。”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扎西顿珠家的“小霸王”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扎西顿珠的妻子索南措姆在编织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扎西顿珠在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抖音视频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扎西顿珠和妻子以及小儿子在家门前合影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扎西顿珠一家全家福 翻拍:王媛媛
如何去生活,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谁不期待未来的生活会更好。当高原特有的风吹乱头发,当高原耀眼的光线照耀大地,这里的人们又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忙碌又平凡的一天。
(责编:廉梦歌、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