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着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各地聚焦解决搬迁群众能住得好、能融入等问题,强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完善治理架构、提升治理能力,让安置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织密基层组织体系,夯实治理组织基础。各地根据搬迁群众具体情况,统筹考虑各方面诉求,建立安置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完善工作协调运行机制。拉萨市采取单独成立党组织或编入迁入地党支部的方式,将搬迁群众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在36个安置点建立党组织34个、工青妇组织52个,让搬迁群众有事能够找到组织,有困难能够得到帮助。云南云龙县将2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细分为30个片区网格、51个居民小组网格,实行“社区—片区网格—居民小组网格”三级网格化管理,成立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组建由社区“两委”干部、居民小组长、社区党员组成的网格员队伍,推动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着力确保群众的事情有人管、及时管、专人管。江西赣州市赣县区在2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成立27个党小组、15个产业合作社、8个志愿者协会,由党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退休教师担任党小组长或负责人,明确党小组以及其他经济社会组织隶属周边村党组织管理,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选优育强骨干队伍,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各地选派迁入地党政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组建驻社区工作队,帮助安置社区培养骨干力量,提升工作水平。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向50个移民集中安置点选派第一书记50名、工作队员103名,选任村党组织书记18名、村级事务管理人员198名、储备后备力量400余名,支持19名帮带导师结对帮扶新任村书记,着力提升履职能力。湖南娄底市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派党建指导员129名、第一书记267名、帮扶队员534名,建立安置点党建联创、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等机制,做好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帮助就业等服务。西藏日喀则市选派16名机关优秀干部担任安置区党组织书记,下派6名大学生村官、21名乡村振兴专干到安置区任职,组织集中搬迁安置点28名村(居)干部赴区外轮训,提升安置区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广西天等县设置安全巡逻、防疫先锋、民族团结等17个岗位,组织社区无职党员“选岗认岗”,组建18支先锋服务队,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帮扶就业等服务。

  加强服务保障力度,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各地着力推进安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做好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山西大宁县建立安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咨询、阅览、服务、儿童托管、党群议事、党群活动等功能区,配备便民设施,开展“党员跑腿”服务,组织社区党员主动提供保险缴纳、低保救助等代办服务,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河北张北县实行“三必到、四必访”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做到安置社区居民有突发事情、有不满情绪、有家庭纠纷必到,困难家庭、住院病人、失能人员、孤寡老人必访,累计走访社区居民560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1560人次。贵阳市建立安置点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社区“两委”每月调查掌握安置社区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需求,通过引进企业、统筹公益性岗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安置劳动力就业1100余人。四川凉山州针对安置群众不同就业需求,由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牵头,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组织劳务输出,鼓励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开办农家乐、创办电商网点等方式,帮助安置群众就业8万余人次。

  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各地着力整治社区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增强搬迁群众对安置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四川剑阁县组建党员知客宣讲队12支,建立乡贤理事会35个,组建“送文艺下乡”党员服务队,开展各类宣讲教育活动300余次,引导搬迁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江西于都县在27个搬迁安置点开展党组织引领文明社区创建,社区党组织牵头开展感恩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依托27个文明实践站(所)开展560余场次主题宣讲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增强感恩情怀、融入新环境。青海海东市乐都区由安置社区党组织牵头修订原有村规民约,治理铺张浪费、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并建立4支文艺队开展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安置社区移风易俗。

2024-12-14 11:51 点击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