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换届政府工作报告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2021年10月26日在广州市荔湾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谭明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莅临永庆坊提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为广州和荔湾新时代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51.75亿元,年均增长19.9%;税收总额累计完成1706.47亿元,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地)累计完成1633.65亿元,年均增长2.8%。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累计落地项目237个,其中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6个。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升,现有市场主体13.23万户,累计新增2.25万户,年均增长9.8%;新增外资企业1547家,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800.1亿元,年均增长5.3%。

  创新步伐不断提速。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企业申报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区财政科技投入12.9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6年6.02亿元增至2019年12.74亿元。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下大力气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8家、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21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13家;2016—2020年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备案金额达到3.52亿元,专利授权量增长129.2%。加快建设创新载体,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国家级2家)、众创空间6家(国家级2家),孵化面积28.71万平方米,创新园区5个,入库创新型企业88家。制定“1+5”人才配套政策,实施“扬帆计划”,打造人才服务品牌,确定区高层次人才24人次、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1人次。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5:27.2:72.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升至48.1%,国家金融实验室金羊金融研究院、广州工控集团等一批高端智库和总部机构落户。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有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761家,新业态发展动能充沛。文化产业持续壮大,拥有省、市级创意产业园6家,形成珠江黄金西岸创意产业带。

  (二)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平台建设显著加快。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产业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厚植发展竞争新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参与“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荔湾南片纳入试验区先导区,“荔湾—南海”试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增强广佛极点的支撑作用。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创新中心,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广佛全域同城迈入新阶段,水环境治理、政务服务、警务合作等实现跨区域共建共治共享。

  平台建设高质高效。白鹅潭商务区规模初显,出台《白鹅潭地区发展规划(2020—2035)》,未来将拥有超过200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面积,被市政府授予“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被评为广州城市治理榜“最具发展潜力功能区”;成功出让地块25个,释放约212万平方米建设空间,引入重点产业项目6个,广信花地湾地块成功盘活。海龙围科创区建设加快,起步区内可提供产业载体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政府储备用地已出让73%,引入的13个优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中10个已开工,12个地块纳入广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选址范围,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形象凸显,省“三馆合一”项目落地建设,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成为岭南文化新地标,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和泮塘五约微改造纳入国家试点,永庆坊微改造模式成为全国典范,泮塘五约成为广东省“三旧”改造优秀案例典范,永庆坊—沙面—西堤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重点项目加速落地。累计出让地块33宗,收储用地105公顷,供应用地102.5公顷;新增省、市重点项目74个,区重点项目243个,总投资2778亿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新三板华南基地等一批项目进驻并投入使用,陆居路等一批项目征拆取得明显成效,如意坊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三)坚持建管并重,城区功能品质持续优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彰显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魅力。

  城市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核心发展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300公顷。完成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打造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典型范例。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及耕地保护,持续开展违法用地图斑查处整改。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优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新建道路16公里,品质提升23公里。龙溪大道东延线、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大坦沙岛出入口改造完工通车;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如意坊隧道启动建设;城市快捷路二期(东沙—石岗隧道)、广佛大桥工程(一期)、如意大道、龙溪路升级改造以及部分市政道路建设抓紧实施,白鹅潭大道、东漖大桥、南漖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开通便民公交线路16条,增加重点片区停车位1878个。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3241座。

  城市有机更新稳妥实施高质量编制城市更新“一张图”,全区城市更新标图建库图斑508个,8条已批城中村改造和12条待批城中村前期工作稳步推进,5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竣工。1906科技园成功设立,珠江钢琴创梦园等一批产业载体提质增效。42万平方米村级工业园完成整治提升,拆除违法建设922万平方米,整治散乱污场所479处,全面关停物流园,转型疏解专业批发市场44个,悦汇城成功改造为广州第二大单体购物中心,岭南花卉市场、花鸟鱼虫市场整体搬迁。

  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深入实施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制定环卫、市政、绿化等管护标准,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市总河长令任务,完成排水单元达标改造26.4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达标面积20.39平方公里,35条重点整治河涌全部实现长制久清,东塱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建成碧道28.8公里;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大幅上升。全面深化垃圾分类,完成小区楼道撤桶,提升投放点1458个,全程分类体系日趋完善。新建改扩建公厕92座。新建燃气管道27.56公里,覆盖居民11万户。能耗双控成效显著,能耗强度五年累计下降18.5%。

  (四)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治理基础有效夯实。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荔湾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市级平台,创建综合城市功能示范区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在市层面印发实施。按时高质完成机构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全区街道总编制增幅达82.1%。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公益三类、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和行业协会去行政化管理,调整事业单位104个。优化机关绩效考核,持续增强机关效能。深化“村改居”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完善“两级平台、三级监管”网络,实现经济联社“三资”阳光交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组(组建)四大区属国企,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社会面治安防控人民防线进一步筑牢,“如意平安骑队”“家在岭南”获评全市十大群防群治品牌队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飓风”“全民反诈”等专项工作深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雪亮工程”等大数据智能化警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综治中心升级和学校视频图像资源联网,打造3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6个市级标杆警务室。全市首推“驻派司法警察+N”社区矫正执法模式,建成区社区矫正中心,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低。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安保任务,110案件类警情连续9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调查位居全市前列,平安荔湾建设迈上新台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完成网贷“清零”任务。织密食品生产流通领域防护网,积极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上线食用农产品溯源平台,实现批发到零售终端严控严管。建成消防站3座,创新推行“消防工作日”,大应急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无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推进“四标四实”常态化运用,实现基础数据与网格化工作融合。“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荔湾“数字一张图”政务服务应用体系,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创新“大数据分析+智慧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区自治机制,完成居委会标准化市级试点建设,建立社区—网格—楼宇三级议事联动机制,推广运用“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成功创建和谐社区30个。推进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领先建设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市场法律顾问室,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免费“法治体检”,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经济联社)法律顾问工作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多措并举发展民生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2016—2020年民生支出合计42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87.7%,比上五年增长75.1%。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坚持就业优先,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6万个、新增就业人数16.2万人,支出就业创业扶持资金10.6亿元、惠及91.2万人次,累计发放培训补贴2.1亿元、培训超10万人次。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实现“全覆盖”,“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优待优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荣获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健全养老体系,在全市率先启动大配餐服务,22个街道颐康中心和4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完成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工站实现街道全覆盖。兜牢民生底线,低保低收入标准和社保待遇稳步提高,历史性解决了养老金“双轨制”。“暖心惠民党旗红”行动全面铺开,完成13条城中村水改,实施“暖光工程”,建成邻里花园138个,完成旧楼宇加装电梯1087台,3000多台民用电梯纳入智慧安全治理平台。高质量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等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派驻92名扶贫干部帮扶6省7县(市),投入帮扶资金4.79亿元,对口帮扶地区全部摘帽脱贫,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被评为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 

  社会事业优质均衡教育强区地位不断巩固,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引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等优质教育品牌合作办学;新增教育用地20.26万平方米,新开办学校24所,新增学位1.9万个,累计办理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3856名,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健康荔湾建设有力有序,全区医疗机构达245个,病床7120张,荔湾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15分钟卫生服务圈全面建成;中医药强区建设持续加强,整合各级中医院资源力量,中医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文化综合实力更加凸显。文化优势进一步增强,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蝉联“中国曲艺之乡”,聚龙村中国传统村落揭牌,华林寺修缮与重建进展顺利。文体惠民工程有序推进,升级改造街道图书馆1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荔湾童声合唱团荣获第十一届世界和平合唱节童声组金奖冠军。竞技体育成绩突出,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六)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推动政府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持续增强。

  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首席服务官制度,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促进政企良性互动。开启营商环境4.0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流程,“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整合申请信息469项,开办企业最快仅需半天;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建立荔湾特色“一窗式”标准体系,国家级项目“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1463个政务事项进驻省政务网;创新打造“一园区,一品牌”政务服务域,为4个产业园提供零跑动服务。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凸显定期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如期办复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15件、政协提案614件,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100%。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稳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查制度。全国首创“法院+司法+侨联”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商事调解中心和旧楼宇加装电梯人民调解工作室,法治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廉洁政府交出满意答卷。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重点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项目支出。强化审计监督,扎实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全覆盖。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

  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外事、信访、贸促、科普、气象、地震、人防、档案、保密、供销、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我们不能忘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四个三”工作机制,落实“四早”要求,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坚固防线,全力打好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今年5月21日突发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的科学指导和省、市的指挥调度,以决不松动、决不手软的劲头执行“快、严、实”的防控措施,在与德尔塔变异毒株首次正面交锋中敢打敢拼、毫不退缩,采取大规模筛查和专项核酸检测相结合、集中转运隔离和居家隔离酒店式管理相结合、重点地区攻坚和全区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方式,历时1个半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两个潜伏期内有效控制疫情。全区累计实施核酸检测714万人次,转运隔离1.2万人次,供给物资超5800吨,有效保障封闭封控区53万群众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成果令人鼓舞;五年砥砺前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荔湾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扬帆远航。只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科技引领,持之以恒筑产业,坚守重点平台主战场,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我们才能找准发展路径方法,不断夯实强区之基、发展之要。只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和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共建共享惠民生,我们才能广泛汇聚民心民力,各项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勠力同心、团结奋进,我们才能形成政通人和、心齐劲足的生动局面。这些经验,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坚持下去,成为我们推动工作、开创新局的有力武器。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疫情大考,夺取了三大攻坚战的重大胜利,见证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推动荔湾建设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取得显著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荔湾改革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离高质量标准有差距,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不强,发展动能不够强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任务艰巨。二是城市建设离广大群众期盼有差距,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任重道远。三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还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四是政府工作作风还需持续改进,工作执行力和行政效能仍待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及工作安排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国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从国内看,全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市场主体预期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从荔湾看,我们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正处于疫后经济恢复期、结构调整转换期、环境治理攻坚期,面临着发展的巨大压力、要素的趋紧约束、环境的容量制约,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交织。

  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荔湾来讲,是我们转换发展方式、释放发展潜力、提升发展能级的关键期、窗口期、机遇期。形势催人奋进,机遇鼓舞人心。当前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既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更要坚定信心、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努力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荔湾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永庆坊提出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殷殷嘱托,给我们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我们工作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及部署全面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举措,为我们加快实现跨越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注入了强大动力。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荔湾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为我们明确了奋斗目标和现实路径。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航定向,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厚爱,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荔湾良好的区位优势、文化底蕴、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有123万多敢想会干、砥砺奋进的荔湾人民,荔湾一定能蓄势而起、乘势而上,一定能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坚决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和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两大引擎作用,升级打造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发展平台,全面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佛融合试验区、岭南文化中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建设五大工程,把荔湾建设成为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幸福美丽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地)五年累计完成超25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就业8万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设三大发展平台,着力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铆足干劲落细落实三大平台高质量发展系列方案,实施“八个一”工作机制,举全区之力推动平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

  高标准建设白鹅潭商务区。充分发挥白鹅潭商务区极核带动作用,从生态、效率、文化、智慧、安全五个方面提升白鹅潭商务区规划布局。以土地整备和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分步实施区域内超100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千方百计提速度、赶进度、强质量。坚持“应收尽收、应储尽储”基本原则,深化征拆制度改革,有序铺开核心区、聚龙湾、塞坝口、广船、东沙等片区土地整备和开发,加快推进10、11、22、28号轨道交通沿线征拆及周边TOD综合开发,强化出让土地全流程管理,加大土地推介力度,为加快导入高端产业提供用地保障。深入推进各片区协同发展,逐步引入一批产业链、价值链顶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紧盯在建重点项目,树立全周期企业服务理念,把高品质企业服务思维贯穿项目招商、落地、监管全过程,力争2022年2月前省“三馆合一”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启动医药港幸福湾地块建设;2022年底前鹅潭一号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广船一期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助力荔湾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目标,把大坦沙岛打造成为健康生态岛、最美江心岛;积极稳妥推进聚龙湾启动区建设,完成二期改造方案编制,通过活化利用、功能提升、现状保留、自主改造等方式分期实施区域有机更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率先打造全周期管理示范区。

  品质打造荔湾文商旅活力区。充分发挥“千年商都”商贸文化优势,提炼岭南特色文化元素,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构建文商旅全面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落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健全消费政策体系,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提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加快建设特色商圈,擦亮“食在广州,味在西关”、魅力“夜荔湾”品牌,培育做强白鹅潭世界级商圈,提质扩容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岭南特色商圈。充分整合美食资源,狠抓小餐饮行业整体提升,打造荔枝湾粤菜美食街区,培育一批餐饮、食品零售、旅游服务标杆。适应年轻化消费群体需求,制定产业导则,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在永庆坊、上下九等片区引入各类潮流时尚和新型消费品牌门店,不断激发老旧街区和传统商圈的消费活力。全力推动芳村茶叶市场、黄沙水产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国际茶都综合体和茶叶流通枢纽,高标准建设特色国际消费名区。创新消费模式,鼓励“老字号”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夜间经济、免税经济、网红经济,扶持培育西关地理标志。增加健康、养老、文体、旅游等服务供给,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

  质量开发海龙围科创区。紧扣广佛极点科技创新主阵地和产业升级主战场定位,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准入导则,大力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数字创意、文化休闲、绿色建筑与设计等产业,引入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有力推动菊树地块、龙溪大道南地块等科创区二期用地控规调整和收储,推动新一批M0用地选址,适当增加经营性用地,腾挪产业发展空间。力争三年内起步区成势见效,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五年内全面建成运营,引领带动一批高端产业向起步区和龙溪大道沿线布局,打造高端产业经济带,建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发展平台。全面推进科创区内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项目,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打造都市休闲观光示范区,建设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广佛河碧道、大沙河湿地公园,构建“产业+生态+景观”发展形态。

  (二)加快建设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区发展能级。全力以赴办好“千年大计、城之大事”,以珠江为脉,通过公共空间、产业、生态、文化、交通等多方面优化提升,全方位激发珠江沿岸地区活力。

  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地块规划优化,严格落实重点功能区规划布局。围绕打造世界级滨水活力区目标,坚持国际标准、世界眼光、荔湾特质,高水平做好规划设计,以推进珠江沿岸荔湾段全线贯通为抓手,科学布局、加快推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沿岸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统筹做好沿岸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存、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倾力打造“一区三品牌”,今年完成聚龙湾首期沿江景观品牌示范段;2022年省“三馆合一”项目新建亲水栈道540米,打造滨江品牌公共空间;五年建成聚龙湾宜居宜业品牌活力区。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医学园区,承接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一批核心技术,构建高端医疗产业研究体系,推动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和重大民生需求,打造一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和技术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新增新型研发机构4个,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以上,高技术产品产值250亿元以上。提升华南新三板基地服务能力,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扬帆计划”“英才计划”,引进高端创新创业和紧缺人才100名。实施重点人才激励办法,强化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措施,加快构建宜业宜居宜创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营造敬才爱才重才良好氛围。优化完善创业孵化链条,建成一批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构建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高端服务、特色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聚焦补链稳链强链控链,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促进传统特色产业数字化、定制化、时尚化转型,打造智能制造和特色制造新名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高端服务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传统商贸运用“线上+线下”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支持建筑设计机构及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引进集投资、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加强外经贸工作,推动市场采购贸易和专业批发市场融合发展。

  加大招商资力度。依托发展平台,创造优质招商空间资源,聚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多措并举开展精准招商,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行业大咖、招商顾问,优化招商项目来源;通过存量提增量,推动辖内企业与区外项目合作。大力培育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强化土地储备、产业招商、土地出让无缝对接。力争五年签约项目350个、注册(落地)项目325个、协议投资额1500亿元、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1500亿元。

  (三)加快建设广佛融合试验区,奋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牢牢把握大湾区战略机遇,深化广佛同城,聚焦产城融合、产业转型等关键领域,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把荔湾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区内优质资源,支持平台、企业、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中寻求发展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在支持服务中实现联动发展、共赢发展。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上升为省级平台,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全产业链发展、高端要素集聚、新业态新技术融合。与横琴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展产业链合作,提升医药健康技术和产品自主研发水平。加强规则机制“软联通”,完善港澳人才服务政策,优化贸易结算、跨境金融服务。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融通三地资源,打造粤港澳合作示范基地。

  深化广佛同城共建。加强两地在科技金融、创业投资、创新平台、产业协同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政策编制,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提高资源吸引集聚能力,强化对大湾区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高标准建设“广佛湾”,打造广佛高质量发展标杆。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强政策协同,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加强广佛同城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改善跨界水环境,实现重要公共服务跨区域共享,建设广佛优质生活圈。探索联结珠西“科技创新+生产性服务业”路径,共建金融投资平台,对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挥新三板华南基地辐射作用,加快形成“广州研发创新+珠西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四)加快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有效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以城市有机更新为牵引,系统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经济带、城市带、风光带,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决落实“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的要求,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在城市更新中优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绣花”功夫推进老城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五年内完成14个旧街区保护改造项目。推动无物业小区混改试点,优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按市的统一部署依法有序推进已获批8条城中村改造,细化系统性指引和产业布局规划指导,做好项目批后监管。一体推进花地河沿岸和茶叶市场片区适度改造,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路径。坚持功能主导、规划引领原则,将城市有机更新与优化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紧密结合,优先做好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协同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面统筹谋划,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带动城市功能、产业和人口合理布局。加强项目建设进度的跟踪协调,确保每年我区牵头的市“攻城拔寨”项目和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项目建设。推进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如意坊隧道、如意大道、城市快捷路二期(东沙—石岗隧道)等续建项目如期完工,推动白鹅潭大道、沙面西桥、广佛同心桥、南漖隧道、花地大道中南延线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如意大桥东桥、浣花路西延线、芳村大道西侧规划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废弃铁路改建,打通交通“微循环”,力争路网密度从4.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6公里/平方公里。完善综合管廊、消防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稳步改善水电气等能源供应设施,超前布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到2025年建成5G基站5300座、智慧灯杆5000个,为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持续提升城区环境品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环境深度系统治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倾力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认真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生态文明巩固提升持久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3年达标面积不少于25.3平方公里、2025年达到29.1平方公里。深入推进河长制,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治水工程,巩固黑臭河涌治理成效。2025年碧道建成65公里,同步推动水安全补短板和水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做好白色污染、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治理。完善“散乱污”场所常态化治理机制。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六乱”整治,大幅提升机械化作业能力,消除城区环卫盲点黑点,每年打造2条“门前三包”样本街、完成4个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创建星级投放点,深化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做实做强公厕革命、燃气管理,城市管理服务更加便民利民。完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减排示范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落实树木迁改问题专项整改,提高科学绿化水平,保护城区自然环境,建设更高品质美丽荔湾。

  (五)加快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大力彰显文化魅力时代活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保护传承岭南文化。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加速创建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创新发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推动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文化精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中秋灯会、迎春花会、羊城菊会等传统文化品牌,推出“老字号”“老品牌”系列衍生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开发,整合全区文博资源,挖掘保护历史名人资源,高质量建设永庆坊展览馆和泮塘五约民俗文化馆。优化文旅公共服务体系,谋划布局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建设,推进文化资源精准配置。

  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旅产业载体,推动以荔湾为原点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试点建设,深度开发“一带七区”重点片区,以线连片、以片扩面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全域融合发展。对标5A标准,持续提升永庆坊旅游景区管理运营水平,重点推动沙面—西堤、上下九—华林寺等片区创建国家A级景区,加快推动南方大厦活化提质和广州文化公园片区空间品质提升。创建国家级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快永庆坊非遗集聚区建设。建立文商旅融合发展激励机制,深化文创产业发展,启动岭南精品IP孵化工程,升级信义会馆,依托珠江钢琴创梦园等创意园区,吸引文化传媒、动漫影视、时尚消费等企业进驻,实现高质文创园区集聚发展。

  (六)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样板区,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全区域统筹城区智慧安全运行。深化智慧城区建设,强化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汇集、共享和协同,不断优化荔湾“数字一张图”。健全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加快推动“穗智管”有效落地,拓展延伸城市管理深度、广度和精度,全面提升城区运行管理能力。坚守城区安全底线,建立健全“一盘棋”应急响应和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创建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灭火救援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气象服务,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抢险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开展“净边”禁毒专项行动及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三年行动,加强社会治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推动打击防控“数智化”发展和大型安保联勤联动,加强社区、校园等公共场所安全防护。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努力实现长效常治。

  全方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工作,统筹使用基层协管力量,配齐配强居委会和网格人员,加强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出台白鹤洞片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打造鹤园小区治理范例。持续向基层放权赋能,健全完善街道激励机制,出台盘活公有物业、垃圾处理和保洁经费收缴、出租屋管理、土地收储和征拆等激励措施,全力提升街道财政收入组织能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大力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沙面建设全域管理试点,健全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来穗人员融合行动,建强“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

  全链条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坚持平战结合,完善高效统一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发热门诊改造和核酸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落实防控物资储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闭环管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体系建设,推进区疾控中心易址扩建。加快推动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区儿童医院投入使用,推进区口腔医院、区骨伤科医院等专科医院改扩建项目,实现南北片医疗资源均衡发展。高标准打造中医药非遗街区,提升中医传承创新能力。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补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短板,促进家庭医生、互联网诊疗服务融合。

  全覆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打造“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荔湾品牌,发展与荔湾未来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推动就业量质齐升。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资纠纷源头治理机制,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权益保障,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家庭养老床位、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完善颐康中心服务功能。优化医保、社保、住房、救助、食品供应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推进特困、低保等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强化残疾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布局调整,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扩容公共配套设施,落实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贯彻落实“双减”工作,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持续完善民办学校治理。深化集团化办学,探索新体制新样态学校建设。保持高中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前列,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健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体系,提升老年和社区教育。加强体育场所设施建设管理,推进芳村体育中心升级改造,完善15分钟健身圈。搭建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质量,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拓宽双拥共建载体和内容。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外事、信访、贸促、科普、档案、保密、供销、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

  (七)加快建设高效有为法治政府,系统提升政府效能。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接“粤省事”“穗好办”,加强“一体化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扎实做好流程再造,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提升“全程网办”能力,减少环节,压缩时间,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举全区之力服务企业发展。深化首席服务官制度,健全安商稳商机制,及时对接企业核心需求,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推进“一照通行”“告知承诺”“容缺审批”,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打造有温度的市场监管模式,升级有活力的营商环境。巩固街道体制改革成果,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走深走实。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区属国企做大做强,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完善税源培植巩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税收共治新格局。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工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常委会决议和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扎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规范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方式,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员干部“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和“办好群众家门口实事”行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真正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稳日子。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强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聚焦国有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和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持续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伟大事业激励我们奋勇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敢于担当、实干笃行,为加快建设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幸福美丽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附件1

  名 词 解 释

  “1+5”人才配套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全面加快人才集聚的意见》,以及《荔湾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管理办法》《荔湾区高层次人才优惠服务实施办法》《荔湾区紧缺人才优惠服务实施办法》《荔湾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业发展优惠服务办法》《荔湾区人才奖励评选表彰办法》等配套文件。

  “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广州、佛山两市在《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备忘录》中明确,将围绕197公里边界线,共建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构建“1+4”融合发展格局。“1”指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导区,即“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片区”,“4”指从南至北沿两市边界线分布的“南沙—顺德”“荔湾—南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4个片区。

  广佛极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

  新型产业用地(M0):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

  城市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规模、合理尺度,依据改造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相一致。

  “数字一张图”政务服务应用体系:以可视化空间地图承载多维度业务数据,由基础图层、专业图层和迭代图层叠加形成的一套数据共享、深度应用、迭代更新的全区性政务服务应用体系。

  养老金“双轨制”: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邻里花园:在老旧社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通过拆除违建、推动原有绿地升级改造等方式,增添城市绿化景观新亮点,增加可供市民群众休憩、活动的优质场所。

  “5080”攻坚任务: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80%以上。

  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高位推进两个合作区建设。

  “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双区”即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城”即广州、深圳。

  “八个一”工作机制:对“三大发展平台”落实“八个一”要求,即每个平台要有一个工作领导小组、一名分管区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总体工作方案、一份目标任务清单、一张规划图、一个考核方案。

  全周期管理:指城市治理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将城市治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治理逻辑,把握城市治理的整体性和周期性,并采取与全局相一致又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在规划居民区或商业区时,引导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非汽车化规划设计方式。

  “一带七区”:“一带”是指一大活化提升带,即文商旅活化提升带。“七区”是指七大特色功能区,即荔枝湾西关民俗风情区、恩宁路粤韵创意文化区、陈家祠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区、沙面欧陆风情岛、十三行商埠历史文化区、上下九—华林禅宗文化商贸旅游区、西门瓮城城市历史文化区。

  “留改拆”:2021年8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

  14个旧街区保护改造项目:具体包括金花街隆庆、和安、锦绣片区;西村街增埗片区(增埗、协和、环市西苑小区);逢源街厚福片区(厚福、富力西小区),惠城、泰兴、源胜片区;多宝街丛桂、恩宁片区,谊园片区,天佑片区;岭南街清平、和平、冼基片区;华林街福安片区,光复、德星片区;站前街铁路片区(站西、西站、克山小区);彩虹街周门片区(周门二期、园中园、中兴小区);白鹤洞街山顶片区(山顶、建里、鹤翔小区),鹤园小区等14个微改造项目。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零排放”。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即一位分管领导和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成立一个工作专班跟进处置、制定一个专项工作方案统筹应对、统一一个口径上报和发布信息。 

附件2

本届政府任期内荔湾区各单位获得荣誉情况表


序号

 

获奖单位

 

获奖名称

 

获奖时间

 

奖励级别

 

发奖单位

 

备注

 

1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
有限公司党委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

 

国家级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2

 

荔湾区司法局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先进集体

 

2021年

 

国家级

 

司法部

 
 

3

 

荔湾区司法局多宝司法所

 

全国模范司法所

 

2021年

 

国家级

 

司法部

 
 

4

 

荔湾区

 

2020年度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旗)

 

2021年

 

国家级

 

国家信访局

 
 

5

 

恩宁路永庆坊
保护活化项目

 

2019—2020年建筑设计奖历史街区类

三等奖、城市设计类一等奖

 

2021年

 

国家级

 

中国建筑学会

 
 

6

 

广州市西关永庆坊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1年

 

国家级

 

中国侨联

 
 

7

 

广州市西关永庆坊
旅游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

 

国家级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

等级评定委员会

 
 

8

 

荔湾区

 

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

 

国家级

 

国家文旅部

 
 

9

 

粤剧艺术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2020年

 

国家级

 

中国博物馆协会

 
 

10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

 

2020年

 

国家级

 

中国博物馆协会

 
 

11

 

荔湾海关

 

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

 

国家级

 

中央文明办

 
 

12

 

多宝街至宝社区

 

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

 

国家级

 

中央文明办

 
 

13

 

昌华街西关大屋社区

 

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

 

国家级

 

中央文明办

 
 

14

 

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
产品交易市场

 

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

 

2020年

 

国家级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
小组办公室

 
 

15

 

西村街青春健康俱乐部

 

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2020年

 

国家级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16

 

荔湾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年)

 

2020年

 

国家级

 

国家体育总局

 
 

17

 

茶滘街永安社区

 

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20年

 

国家级

 

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
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

 
 

18

 

荔湾区工商联

 

2015—2019年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2019年

 

国家级

 

全国工商联

 
 

19

 

西村街岭南湾畔社区

 

2018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9年

 

国家级

 

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
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

 
 

20

 

荔湾区司法局

 

2018年度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2018年

 

国家级

 

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
协会

 
 

21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

 

国家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2

 

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

 

广州荔湾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

 

2018年

 

国家级

 

国家标准委员会

 
 

23

 

荔湾区公安分局
岭南派出所

 

一级公安派出所

 

2018年

 

国家级

 

公安部

 
 

24

 

白鹤洞街山顶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8年

 

国家级

 

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
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

 
 

25

 

荔湾区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2017年

 

国家级

 

国家知识产权局

 
 

26

 

荔湾区教育局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优秀组织单位

 

2017年

 

国家级

 

教育部基础教育

质量监测中心

 
 

27

 

粤剧艺术博物馆
项目工程

 

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国家优质工程)

 

2017年

 

国家级

 

住房城乡建设部

 
 

28

 

多宝街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

 

国家级

 

国家卫生计生委

 
 

29

 

华林街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

 

国家级

 

国家卫生计生委

 
 

30

 

东漖街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

 

国家级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31

 

东漖街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敬老文明号

 

2017年

 

国家级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

 
 

32

 

站前街流花社区

 

2015年“百县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

活动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

 

2017年

 

国家级

 

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

问题办公室

 
 

33

 

茶滘街茶滘新村社区

 

2015年“百县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

活动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

 

2017年

 

国家级

 

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

问题办公室

 
 

34

 

荔湾区工商联

 

2015年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2016年

 

国家级

 

全国工商联

 
 

35

 

金花街

 

2015年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2016年

 

国家级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36

 

金花街隆庆社区

 

“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016年

 

国家级

 

全国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活动组委会

 
 

37

 

西村街西湾社区

 

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2016年

 

国家级

 

中国科协、财政部

 
 

38

 

冲口街杏花社区

 

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2016年

 

国家级

 

中国科协、财政部

 
 

39

 

永庆坊

 

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1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40

 

华林街

 

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
表现突出集体

 

2021年

 

省级

 

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41

 

荔湾海关

 

广东省文明单位

 

2020年

 

省级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42

 

荔湾区

 

全省维稳工作示范点

 

2020年

 

省级

 

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

 
 

43

 

荔湾区

 

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44

 

荔湾区

 

2016—2020年实施广东省妇女儿童

发展规划省级示范区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
委员会

 
 

45

 

荔湾区关心下一代

工作委员会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文明办

 
 

46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

服务中心

 

第八届广东十大文明和谐社区示范活动

优秀项目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

委员会办公室

 
 

47

 

荔湾区文化馆

 

广东省基层文化先进单位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48

 

荔湾区人力社保局

 

东漖、西村、多宝街“羊城家政”
基层服务站示范点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人力社保厅

 
 

49

 

昌华街退役军人服务站

 

广东省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50

 

白鹤洞街退役军人
服务站

 

广东省四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51

 

荔湾区委宣传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
办公室)

 

2020年广东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2020年

 

省级

 

广东省“扫黄打非”工作

领导小组

 
 

52

 

荔湾区人民武装部

 

先进人民武装部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军区

 
 

53

 

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

 

第九届广东省建筑设计奖·建筑方案奖

公建类二等奖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

 
 

54

 

荔湾区教育局

 

首批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教育厅

 
 

55

 

荔湾文化艺术中心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试排试演基地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56

 

荔湾湖公园

 

2018年全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司法厅、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普法办

 
 

57

 

荔湾区公安分局
网警大队

 

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公安厅

 
 

58

 

荔湾区青少年
劳动技术学校

 

2018年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司法厅、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普法办

 
 

59

 

荔湾区文物管理所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博物馆协会

 
 

60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
有限公司

 

2017年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普法办、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工信厅等

 
 

61

 

名创优品(广州)
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普法办、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工信厅等

 
 

62

 

金花街蟠虬社区

 

广东省无烟单位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63

 

金花街人大工作室

 

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单位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办公厅

 
 

64

 

昌华街西关大屋社区

 

“三级议事联动机制”入选2018年度

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经验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民政厅

 
 

65

 

站前街驻连州市保安镇湾村村工作队

 

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

贡献集体奖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

 
 

66

 

昌华街

 

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

 
 

67

 

站前街归国华侨联合会

 

广东省侨界贡献奖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人力社保厅、

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68

 

荔湾区人力社保局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人力社保厅

 
 

69

 

荔湾区

 

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70

 

荔湾区

 

2018年度广东省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区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体育局

 
 

71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2018年度广东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
责任制考核优秀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人民政府

 
 

72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2017—2018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集体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红十字会

 
 

73

 

荔湾区公安分局

 

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公安厅

 
 

74

 

逢源街妇联

 

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75

 

西村街西湾社区

 

2015—2019年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

 

2019年

 

省级

 

广东省科技协会、

广东省财政厅

 
 

76

 

荔湾区

 

广东省第九届戏剧曲艺花会特别贡献奖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77

 

荔湾区教育局

 

广东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教育厅

 
 

78

 

荔湾区教育局

 

广东省中小学地方戏曲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79

 

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5—2017年度突出贡献单位奖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体育局

 
 

80

 

荔湾文化艺术中心

 

广州市荔湾文化艺术中心试排试演基地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81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2017年度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82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2017年度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考核先进区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人民政府

 
 

83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先进区县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84

 

荔湾区档案馆

 

2016—2018年广东省国家综合档案馆
年度评估优秀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档案局

 
 

85

 

冲口街杏花社区

 

2016—2018年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村(居)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86

 

昌华街道西关大屋社区

 

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018年

 

省级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

委员会办公室

 
 

87

 

沙面街翠洲社区

 

广东省文明单位

 

2017年

 

省级

 

中共广东省委

 
 

88

 

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工程

 

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2017年

 

省级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

 
 

89

 

白鹤洞街金达社区

 

广东省四星级宜居社区

 

2017年

 

省级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

 
 

90

 

荔湾文化艺术中心

 

广州市荔湾文化艺术中心试排试演基地

 

2017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91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2016年度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

治疗工作先进县区

 

2017年

 

省级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92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

 

2016年广东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

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

 

2017年

 

省级

 

广东省人民政府

 
 

93

 

站前街流花社区

 

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社区

 

2017年

 

省级

 

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教育厅等

 
 

94

 

荔湾区

 

广东省双拥模范区

 

2016年

 

省级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军区

 
 

95

 

荔湾区

 

广东省人民防空先进城区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

 
 

96

 

荔湾区教育局

 

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教育厅

 
 

97

 

荔湾区关工委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文明办

 
 

98

 

荔湾区公安分局

 

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县级公安机关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公安厅

 
 

99

 

广州文化公园

 

2015—2016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6年

 

省级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100

 

荔湾区税务局团总支

 

2015—2016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6年

 

省级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101

 

广州文化公园

 

2013—2016年度先进集体

 

2016年

 

省级

 

广东园林学会

 
 

102

 

荔湾区协作办公室

 

广东省2013—2015年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优秀单位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

 
 

103

 

金花街

 

广东省2013—2015年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优秀单位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

 
 

104

 

沙面街翠洲社区

 

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广东省精神文明
建设委员会

 
 

105

 

冲口街联合围社区

 

广东省宜居社区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

 
 

106

 

冲口街汇兴社区

 

广东省宜居社区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

 
 

107

 

荔湾区税务局工会委员会

 

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总工会

 
 

108

 

白鹤洞街文化站

 

广东省特级文化站

 

2016年

 

省级

 

广东省文化厅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限由官方机构组织或认可的全区性、集体性荣誉和奖项(课题和竞技性获奖除外),不含个人奖项。

2025-01-27 21:40 点击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