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 破茧成蝶
在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的一片居民区里,一座占地2758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园——盛亚祥创业孵化园,正以蓬勃之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南川区大力实施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于一体的创业培育行动,以优质的创业服务从政策、机制、保障上全方位赋能,助力创业企业成长发展。盛亚祥创业孵化园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政策为基、服务为翼、创新为魂”,累计孵化企业近200家,带动就业超2000人,培育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标杆企业。这里不仅是创业者的“避风港”,更是企业从萌芽到腾飞的“加速器”。
从“输血”到“造血”的政策扶持
“政策红利,是企业起飞的‘第一级火箭’。”中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兰大茂对此深有体会。2007年公司初创时,市场竞争激烈,资金捉襟见肘。入驻盛亚祥孵化园后,园区为其减免房租、对接科技型企业补助,并协助申请稳岗补贴,让公司得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如今,中展文化已从一家小型广告公司,蜕变为策划了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的行业翘楚。
得益于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盛亚祥创业孵化园成立之初,南川区人社局便将创业孵化园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协助申报“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资质,累计争取政府补助资金超80万元。
南川区人社局每月派驻专员入驻园区,为贝德森健康科技、白鹤传媒、悦心美容、澜玉轩等多家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包含政策解读、企业管理咨询、创业项目评估等多个方面。在南川区人社局的帮助下,入驻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共计约200万元,为初创企业注入“源头活水”。
“园区的税务筹划培训让我们少走了弯路,见习基地则为团队储备了新鲜血液。”重庆允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艳表示,园区不仅为其减免房租,还为企业破解用人难题、优化人力资源。据悉,现在的允成文化业务领域已从单一的文化传播,拓展至教育培训、赛事策划等多元领域。
孵化园还构建了“导师+金融+法律”的立体服务网络。12名资深创业导师提供“保姆式”咨询,涵盖税务筹划、商业模式优化等关键领域;与南川石银村镇银行等机构合作,为重庆墨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化解资金周转难题。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政策设计,让企业在合规经营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传统企业“二次创业”的创新突围
在盛亚祥创业孵化园,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园区以“创新孵化”为核心,为企业提供从业务转型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支持。
墨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曾是一家依赖线下广告的传统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遭遇业务量的“断崖式”下滑。孵化园迅速为其对接仟艺传媒项目,引入直播运营体系。62岁的“重庆辣椒妹”韦清柳通过培训成为直播达人,单亲宝妈袁文娅通过直播实现经济独立……墨非文化不仅拓展了新媒体业务,更通过“素人孵化”模式带动了困难群体就业。
中展文化传媒的成长轨迹同样印证了创新的力量。从策划企业年会到承办南川美食节,公司凭借“创意+执行”双轮驱动,逐步跻身行业前列,成功策划了南川区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园区介绍我加入了重庆市南川女企业家协会。”兰大茂说。通过协会的活动和资源,兰大茂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管理能力,还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如今,中展文化已服务政府部门以及房地产等百余家企业,成功策划并执行了100多场大中型活动。
澜玉轩工业品公司的转型更是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作出了贡献。这家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业的企业,曾因销售渠道狭窄举步维艰。孵化园邀请创业导师为其“把脉”,指导成立华祥职业培训学校,研发“金福麻鞋”等非遗文创产品。如今,公司累计培训妇女1000余人次、培训残疾人400余人次。通过非遗传承的方式,公司有效促进了地方人员就业,带动了200余人就业,产生了700余万元的经济价值。
小企业撬动大经济的“南川样本”
盛亚祥创业孵化园的价值,不仅在于培育企业,更在于构建区域经济生态。园区通过产业链整合、社会责任赋能,让小微企业成为地方发展的“末梢”。
澜玉轩公司通过成立金福兰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将手工艺品与乡村旅游结合,同时与华祥职业培训学校联动,为留守妇女提供“培训+订单”一条龙服务。而墨非文化带动直播电商集群发展,吸引多家供应链企业入驻。在园区的支持下,重庆允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逐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了就业带动力。
从提供优惠场地到举办就业培训,孵化园入驻企业成功申请青年见习基地11家,获得稳岗补贴近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20万元、“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启航资助金2万元等。这些资金和政策支持,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形成“孵化-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助力企业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
创业孵化不是“温室养花”,而是“育苗造林”。未来,南川区将有更多创业孵化园继续以“破界思维”赋能企业,让更多创业梦想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