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高技能人才涌入能否让家政服务业“过春天”?

家政服务业作为朝阳产业与民生工程,是促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关键着力点。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为11641亿元,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将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在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市场对育儿和养老服务需求明显增加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预计到2026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0亿元。

近日,2024金陵家政科学峰会暨全国家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在盐城举办,来自全国17个省市、32所高校、38个行业企业单位的205名学者嘉宾齐聚江苏盐城,共谋家政高质量发展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家政行业人才缺口较大,毕业生供不应求

“一老一小”,成为家政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中国社会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加之二胎政策、三孩政策的推行,为家政服务创造了大量的潜在需求。统计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长期保持在超过3000万人的规模,不少一线城市家政服务人员月薪近万元。

“家政服务是促进就业、增加民生福祉的朝阳产业。”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宁欣喜地发现,随着家政服务业步入万亿级市场,不少“90后”“00后”纷纷加入家政大军,给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专业化、品质化的服务正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岳嵩介绍,南师大首届家政学硕士生将于2025年毕业,目前已受到相关高校和行业的广泛关注。在家政学专业研究生周晓婷看来,未来大有可为,“我们可以在教育领域就业,担任家庭教育指导师,在职业院校担任专任教师,也可以选择进入社区服务机构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家庭关系咨询等服务,通过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助力社区和谐发展。还可以选择在企业管理领域就业,或者选择自主创业,开设家政服务公司、家庭教育机构等。”

“面对就业率这道人才培养必答题,我们属实很紧张!”对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民生福祉学院党总支书记孙林来说,今年7月,学院家政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迎来了就业市场的检验。最终,结果令人感到惊喜:学院毕业生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就业率!

在他看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归功于学院对产教融合环节的“前置”。学院与家政行业紧密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等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我们目前也在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即入学即入职,尽早把学生放到企业中锻炼,让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一张课程表。”

“目前家政服务人才缺口不断扩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国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丁赛尔分析,目前全国家政从业人员缺口近两千万人。一边是聚焦“一老一小”的家政服务刚需不断提升,母婴护理、老人陪护等细分市场成为家政服务新增长点,另一边是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具体表现为,家政服务从业者主要来源——农民工的总量增速在下降,且职业队伍总体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家政教育培育的学生数量有限,且从业比例还不够高。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基础治理单元,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实践场域,也是韧性社会建设的“毛细血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家政学会理事长赵媛认为,社区生活圈作为提供生活服务的最基本场域,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对现代家政服务业的全面、专业、系统、智能升级意义重大。因此,需要整合资源,逐步实现家政服务业覆盖家庭生活全方位、人民生命全周期的目标,满足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

解决企业和高校“两张皮”痛点,产教融合是关键

目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是促进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高校和企业高度融合、相互赋能是破题关键。

把家政相关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操的时间前移,是目前不少院校的共识。“企业和高校之间必须深度融合,否则就是两张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熊筱燕认为,如果要让学生在家政服务业有用武之地,必须给他们创造深入这个行业的“台阶”,让学生及时进入到行业中,尽早了解市场,最终让学生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在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智慧康养专业学生夏雪如正在实训室内练习自动喂饭机的操作方法。在智慧养老系统的辅助下,家政服务人员可以帮助老人实现助餐、助浴、助行、助康等功能。学校党委书记刘毓航介绍,学校聚集“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的专业体系,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构建“大家政”专业集群,目前专业集群内全日制在校学生2700多人,并为集群内非家政专业的学生,开设家庭教育、母婴照护、养老护理、家务服务等微专业,培养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技能人才。同时,拓展“新工科+家政”“新文科加家政”“新医科+家政”等专业布局,注重老幼融贯培养,打造与产业共生长的专业集群。

“招生、日常管理、通识课程由学校负责,剩下的就由我们促进会来负责了。”四川省巾帼家政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星伟分享了促进会探索出的一种深度产教融合的培养体系。由促进会来牵头专业课程授课、学生实习实训、后期就业等事宜,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养,“上一届100多个学生当中只有1个学生转专业离开了,其他全部留在家政专业,说明学生对专业认可度较高。”

从“小而散”走向“大而精”,家政服务业偏见正在被打破

当然,面对企业旺盛的用人需求,一些毕业生却难以看到明晰的未来。有企业坦言,一场招聘会,家政类的岗位需求有400多个,但总共只有不到30个毕业生投递了简历。“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毕业生还在犹豫,一些毕业生无法确定自己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是什么样的状态。”一名家政学教师谈到。

家政人才培养当前还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家政相关专业毕业生流失率较高,二是专业课程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

“进口不畅,出口不通,是目前不少学校家政专业存在的问题。”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民生福祉学院家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单奕坦言,“进口不畅”是指不少学校家政学专业刚招生时,只能招到十几个人,即使招的人数不少,也有部分学生在进入专业后选择转专业离开;而“出口不通”则是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进入家政行业,或是进入该行业后不久就离职了,行业人才流失率较高。

对此,他认为,必须结合地域特色、高校特点,帮助学生找到符合就业期望的工作岗位。学校调查发现,学生对收纳整理相关工作接受度较高,于是,学校联合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江苏省家庭服务协会等单位联合创立产教联合体——钟山职院现代家政服务产业学院,学院引入韩国整理收纳协会服务技术、课程和师资,并引入AI技术进行收纳整理方面的教学,“改进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涨,对于专业发展的前路也豁然开朗。”

如何将“小而散”的家政行业实现蝶变?去年12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全国家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截至今年10月,成员单位已有近500家,包括院校106家,上下游企业340家,社会组织行业协会42家等。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动探索产教融合的途径和模式,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勇于创新,积极作为,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品牌塑造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开放型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中心建设,并进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以及特色学徒制的学生培养,形成强大合力。

“如果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却发现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早就过时了,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广州宜尔宝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毅看来,育人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目前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难点仍存。为了打磨学生与行业间的“隔阂”,他促使企业与盐城幼专合作,共同开发家政专业相关教材,解决当前部分教材跟不上行业变更的难题。同时,双方共建实习基地,“当然,这并非是把学生简单送到基地就行,我们企业方也会走进课堂,走上讲台,与学生沟通交流,大小学生对于就职的顾虑”

打破年轻人对家政行业的偏见,政策引导是关键。丁赛尔认为,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系列政策进行引导和保障,优化家政服务从业环境,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优质市场主体参与家政服务供给,吸引和教育培养更多更高素质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家政服务体系。同时,持续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加强校企合作,围绕保育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行业急需技能人才为重点,开展多样化项目的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

为满足现代家庭对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推动家庭服务向家庭管理的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现代康养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军建议,现代家庭管理强调的是对家庭资源、事务的全面规划与优化,涉及健康管理、教育、财务规划等各个方面。因此,应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及相关机构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增强国际视野,建立包括初级、中级、高级在内的多层次家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家政从业人员能够有清晰的发展路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2024-11-09 23:55 点击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