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工作的助推剂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社区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搬迁群众背井离乡,来到新的环境生活,面临着诸多适应上的挑战。此时,社区干部作为与搬迁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做好人文关怀工作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关乎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更影响着搬迁安置社区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那么,移民安置社区干部究竟该如何做好人文关怀呢?


倾听心声,搭建沟通之桥


社区干部要深入移民群体,主动倾听他们的诉求。这是人文关怀的基础与起点。移民们初到新社区,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可能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也可能是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通过耐心倾听,社区干部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后续的关怀工作提供方向。


例如,某移民安置社区的干部定期开展“移民心声座谈会”,设置专门意见箱,并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广泛收集移民的意见和建议。一位移民在座谈会上反映,新社区周边交通不便,孩子上学路途遥远且缺乏安全保障。社区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优化了公交线路,在学校附近增设了公交站点,解决了移民搬迁家庭的一大难题。通过这样的方式,社区干部与移民建立了信任关系,让移民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


文化融合,筑牢精神家园


移民群众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社区干部应积极推动移民文化的融合,让移民在新社区找到归属感。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精神纽带,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促进社区的和谐共融。


以某移民安置社区为例,社区干部组织了“文化大集”活动,邀请移民群众各自展示家乡特色文化。移民群众们带来了各自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表演了各自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歌舞。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同。此外,社区还成立了多个文化兴趣小组,如苗族芦笙队、侗族侗戏队、壮族腰鼓舞队等,吸引移民群众间互相参与,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移民群众在新社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找到精神寄托。


助力发展,点燃希望之火


对于移民搬迁群众来说,能够在新社区实现稳定就业、获得发展机会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社区干部要积极为移民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等支持,帮助他们提升自身能力,融入当地经济生活。只有解决了生计问题,移民群众才能真正安心在新社区生活。


比如,某移民安置社区与引进社区的企业合作,开展了“订单式”技能培训。社区干部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组织移民群众参加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企业优先录用通过考核的搬迁群众。通过这种方式,许多移民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社区干部还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咨询、小额贷款申请等服务。一位搬迁群众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小型加工厂,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动了其他移民群众就业。这种助力发展的人文关怀,让移民搬迁群众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增强了他们在新社区生活的信心。


真心关怀,传递温暖力量


在移民搬迁安置社区中,总有一些特殊群体需要格外关注,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社区干部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些特殊群体在生活中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社区干部的关怀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在某个山区移民社区,社区干部针对老年人开展了“关爱夕阳红”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提供健康检查等服务。对于残疾搬迁群众,社区干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康复辅助器具,帮助他们申请残疾补贴,并联系合适的就业岗位。对于贫困家庭,社区干部不仅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还积极为他们的子女争取教育资助,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这些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举措,让移民社区充满了温暖与爱。


移民安置社区干部做好人文关怀工作,需要用心倾听、用爱付出。通过搭建沟通之桥、筑牢精神家园、助力发展以及传递温暖力量,让移民在新社区感受到家的温暖,实现从“移民”到“居民”的顺利转变。如此,移民社区才能充满活力与和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江县生态移民局:马昌辉)

2025-02-21 06:12 点击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