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家全面整治劳务派遣?具体是怎么做的?早知早受益
前些年,和朋友一起做业务,在代理记账公司,做的最多的一个业务,你知道是什么吗?不是所谓的给公司记账,而是代办劳务派遣证。说实在话,这个利润还是蛮高的,这种公司疯狂的出现,也就代表着市场上,有着非常多的劳务派遣工。而在这一行当中,其实有很多的需要整治的地方。
十年积弊,百日整治,一场关乎3300万劳务派遣工权益的变革风暴正在席卷全国。你是否遇到过,编制有限,暂时不能转正的一个说法,亦或者是遇到,每天和正式员工干一样的活,工资却只有别人的六成,福利待遇更是天壤之别?
这是全国3300万劳务派遣工的缩影,他们被戏称为“二等员工”,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还没有职业发展空间。
7月起,国家全面整治劳务派遣?
事实上,并不是从7月起,而是从4月就已经开启,到7月将会迎来结束,这场为期三个半月的全国性整治,直指“假外包真派遣”、高危岗位非法用工、社保欠缴三大积弊,要求所有用工单位在7月31日前完成自查整改。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全国持证劳务派遣机构达4.2万家,涉及派遣劳工超过28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近5%。
在这之前,大家还是要明白一个核心要点,此次整治的核心是让劳务派遣回归其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本质定位,而非彻底取消这一用工形式。
新规具体是怎么做的?
1、 解决同工不同酬的薪资问题
名义上享有“同工同酬”权利,但派遣工实际薪资普遍低于正式工30%以上。以银行派遣柜员为例,相同岗位月薪差额可达2000元,且几乎无晋升通道。
新规要求企业建立基本工资+绩效+福利的三维对标机制,每季度公开薪酬方案。
2、 使用派遣工的比例有具体要求
自2025年4月1日起,企业使用派遣工的比例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例如,一家拥有100名员工的公司,最多只能使用10名派遣工。
新规明确规定,只有三种岗位可以使用派遣工:临时性岗位(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岗位(需职代会通过)、替代性岗位(如顶替产假)。核心岗位严禁使用派遣工!
3、 转正通道与维权保障更透明
连续工作满2年的派遣工,可依法申请转正,企业不得无故拒绝!
建立“双罚制”——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者若遭遇违规派遣、欠薪歧视,可通过12333热线、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劳动保障监察”小程序一键举报,跨部门联动响应时间缩至48小时。
4、 高危岗位禁用派遣工
矿山井下作业、化工等高危岗位本应禁用派遣工,但企业为降低成本违规使用。此次将矿山井下非法派遣列为重点打击对象,用工单位需承担连带安全责任。
全国超过35%的派遣工社保缴纳不足额或完全缺失,这直接导致大量派遣工权益受损,特别是在发生工伤事故时缺乏保障。
这场变革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就业环境。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预计到2026年底,全国劳务派遣工总量将减少约25%,降至2100万人左右。劳务派遣并未消失,但它的滥用时代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