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来女性务工人员 每天吃饭不超3元住宿2元
西安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每天吃饭不超3元住宿2元
农历正月十五前,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已早早离开家乡带着全家人的牵挂与希望,怀揣着对新的一年的企盼返城找活。进城以后,他们的境遇如何?寻找一份合适的活干是否容易?找不到活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衣食住行如何解决?本报从即日起将开始关注这一话题。
连日来,记者先后来到西安市的一些劳务市场,跟踪采访了几名女性外来务工人员的寻活过程。
在寻活的这些日子里,她们每日用于吃饭的花费不超过3元钱,有时甚至一整天只吃一个数日前离家时带的馒头,为了省钱晚上住在2元钱一晚的破旧民房内,几个人挤在一张通铺上,那种艰苦的条件是许多“城里人”无法想象的。
记者目击
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早早返城抢“饭碗”
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十三,春节尚未结束,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涌入城市,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奋斗。一大早,记者来到了位于文艺路的碑林区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源市场,里面挤满了成百上千提着行李寻活的人。劳务市场内东北角聚集的30多位女性外来务工者成了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相对于男性,女性外出打工更显得不易,许多人迈出家门时都遭到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反对,承担着不小的压力。
“你找干啥的?”“要保姆不?”记者刚刚走到附近,六七名女子迅速围上前焦急地询问。当记者表示不找干活的人,只是想和她们谈谈,做一些调查,这些女子又迅速退开。对于她们来说找到一份活干远比接受一些调查重要的多。“我们一般都不愿意接受什么调查,好多人都是背着家人出来寻活的,都怕家里人知道,硬让回家去。今年大家来得都很早,人一下多起来,活更不好找了。”一名40多岁女子低声告诉记者。
此后,寻找调查对象还颇费了一番周折,直到记者遇到了56岁提着一个黑色行李包的云秀(化名),当记者表示接受调查不会影响她找活儿,而且还可以支付她每日20元钱作为补偿时,云秀没有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但此后记者提出一些问题她都很爽快地回答了,算是默认接受记者采访调查了。
在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云秀是咸阳市彬县水口乡人,农历正月初八便返回了西安,在一户人家里干了两天保姆,由于这家人先前的保姆回来了,云秀便又来到劳务市场寻活儿。
背后故事
56岁了,还得外出寻活挣钱
56岁,在城市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妇女已经退休在家,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而同是这个年龄的云秀却还要在市场上与其他外出打工的年轻女子竞争寻活。当记者问起云秀为何要这么辛苦来西安找活干时,云秀说:“不出来不行呀,我老汉在家务农,儿子在大明宫建材市场拉零活,儿媳妇没工作呆在家里照顾孩子,我的两个孙子都要上学,家里开销太大,我再不出来寻些活挣点钱,家里生活就不好过了。”记者看到劳务市场上和云秀年龄相近甚至比云秀还要年长的妇女不在少数。这些人在奋斗了二三十年将自己下一代拉扯大抚养成人后,却还不得不为自己的下下一代奔波。
年龄大 找活难上加难
说话间一名男子来给瘫痪的母亲找保姆,云秀立即凑上前。“我妈左侧瘫痪,动不了,上厕所要人扶,再有就是一天做三顿饭带收拾屋子洗衣服。这活你能干下来不?”这名男子问云秀。云秀摇了摇头又返回了原处,“我年龄大了,比不上那些年轻的,收拾屋子洗衣服还可以,但搀扶病人上厕所很费力,而且容易出事,一旦有个闪失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另外一名中年男子来给自己家里找保姆,得知一个月只给500元,与该男子商谈的一位30多岁的寻活妇女表示工钱太少,不愿意干。云秀急忙说:“我去行不?”中年男子瞟了一眼说:“你不行,你年龄比我还大,我把你弄回去,是你伺候我还是我伺候你?”云秀什么也没说,后退了两步。转过头后她冲记者笑了笑,说了句:“人家都要年轻的呢。”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她笑,没想到竟是如此的苦涩。
盼望孩子能有出头之日
云秀的老乡小媛(化名)今年37岁,也一同在劳务市场里寻活,“我家的情况还能好点,我好歹还是村里大队的一个干部,她出来打工就更不容易了,她老汉有病,两个娃都在上学,家里种地的收入就是不吃不喝都不够孩子上学的花费。”云秀这样介绍小媛。小媛一直面带微笑,即使说起家中的伤心事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时,那种淳朴的笑容却一直保持着。
小媛给记者算了算自己家的账,家里四口人共有四亩多地,一亩地能收600多斤麦子,四亩多地下来能收2500斤左右,每斤能卖0.7元左右,年收入1750元,减去种子、磷肥、尿素等成本,能净挣1000元就算很不错了。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一年下来两个孩子的开支要1400元左右。小媛的丈夫12年前得了病,常年吃药也要花费不少钱。
“我丈夫总害怕我到了西安不回去了,不让我到西安打工,每隔几天就来西安找我,和我闹一场。但我不出来寻活,孩子咋上学呀?”小媛委屈地说,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连小学都没上过,13岁就外出打工。我的大儿子16岁才上六年级,因为家里经济差,8岁才开始上小学,由于我常年在外打工,没人管孩子,他成绩差,还留了两级。“我这半辈子已经过去了,只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要再被别人称做‘老农民’。”提到自己孩子时,她的脸上总是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生活状况
吃饭一天不超3元钱
2月19日,云秀一大早来到劳务市场寻活没顾上吃饭,13时许,她依然没有要吃饭的打算。“如果找到活了,给人家当保姆也就不用愁今天的饭了,找不到活再说吧。”她告诉记者,农历正月初八她离家时带了6个自己蒸的馒头,到现在还有3个,身上带的钱已经快花光了,能省就省,毕竟谁也说不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活。直到16时10分,云秀和小媛才打算去吃饭,考虑到一小碗面已经涨到了4.5元钱,她俩打算花2.5元吃一碗米线充饥。为了不耽误找活,她俩选择了劳务市场内的一个小吃摊。由于一天都没有喝水,小媛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叮嘱摊主少放点盐,喝米线汤就当喝水了。“还是得多吃点盐,这样身上才有劲好干活。”云秀说。为此两人还争论了一番。
然而让她们失望的是,这一整天,两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2月20日一大早,云秀和小媛满怀着希望又到了劳务市场,这一天劳务市场里的人比前一天还要多,只是多出的都是和她们一样的寻活人。虽然几经周折,也谈了一些活儿,但两人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16时许,饥肠辘辘的云秀从包里摸出一个馒头,掰成小块一一送到口中。由于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吃2.5元一碗的米线也成了奢侈。眼看天快黑了,云秀开始考虑寻找住处了。
2元钱通铺还要抢
2月19日晚,云秀和小媛一起去了小媛西安的亲戚家住了一晚,2月20日,云秀不好意思再去打扰小媛的亲戚了,打算和一些没找到活干的人一起去找“店”住。她们常住的“店”在开通巷、四民巷里,小小的房子里挤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因为一晚上只收2元钱很受欢迎。
十多分钟后,记者与她们一起来到四民巷内一个破旧的院子里,云秀她们直接踩着锈迹斑斑的铁架搭起的楼梯上到了二楼,楼梯比较窄也有些陡,上起来比较费力,掀开楼梯左边一间房子满是油污的绿色窗帘,一股汗臭味扑鼻而来。光线非常昏暗,墙壁上满是灰尘,房间东边和西边各架着一张通铺,南北两边各有一张小床。通铺上放着各种颜色的几床被子,凌乱地卷在一起,紧接着房东老太太也上到了二楼。房东老太太数了数人数指着东边长约3米宽约2米的通铺说,“这个上面睡6个,西边的通铺上睡4个,北边的小床上睡1个,南边的小床没被子,先不睡人。”
当二楼的房子里安排满人后,又有8名提着行李的外来务工妇女前来住宿,房东老太太领着她们到了三楼,二楼通往三楼的铁楼梯更加破旧,有几层只剩下几根铁棍支撑着,走得人心惊胆战,三楼的房子用“棚子”来形容更加贴切,是在二楼顶上用石棉瓦和木板搭起来的,这样的棚子在二楼顶上共有3个,其中两个已经塌了,仅存的这个不足十平方米大,高不到2米,门两侧各有一个通铺,各睡四个人。
“能住在这里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有个容身之处。比睡马路上强多了。”对于小店里这样的环境云秀表示很满意了。在这里短暂休息后,明日她将再次踏上找活之路。连续两日的跟踪采访,让记者初步了解了她们生活的基本状况,看到这些,记者有些心酸,云秀她们的现实生活只是西安市上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在我们的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为城市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这个群体生活状态仍难以让人满意,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
文/图本报记者郭晓蓉王涛
责编: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