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9样本》|样本呈现:30年创业成就新谷创业生态
《成渝9样本》|样本呈现:30年创业成就新谷创业生态
2024-09-12 11:14
发布于:四川省
——三十岁,重新出发
三十年,足以让种子从萌芽抽枝长成参天大树;
三十年,足以让人从呱呱坠地成长到而立之时;
三十年,也足以让一个新兴行业从迸发到兴盛。
但一家企业能存活三十年,继续创业之初的理念,长久地坚持运营、不断迭代,在国内市场已实属不易。天府新谷就是这么一家“老店”。
天府新谷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于1994年,位于成都高新区核心地带,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天府新谷以“载体建设、孵化运营、金融服务”三大功能相互促进,按照“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全产业链培育孵化科技企业,已形成集工作、生活、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创业生态圈。
以从事科技孵化事业起步,到成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持续迭代定义创业社区,到探寻科技孵化国际化道路。天府新谷即将迎来自身的而立之年,而这三十年也正是中国对孵化行业从逐渐认识到支持的三十年。
……
1990年底,成都落成孵化大楼,正式开启了中国孵化器自持房产的“有窝孵化”模式。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也从1990年底的30家增长至1999年底的116家。
进入21世纪,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以往以财政为主的投资模式,逐步向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个人、投资机构和外资机构等多元化投资模式转移,在事业单位孵化器、国有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民营企业孵化器、中外合资孵化器也相继出现。
尤其在2000年前后,一批民营企业或个人开始创办孵化器,以民营机制的灵活性和民营资本的便利性,成为孵化器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天府新谷就是其中一员。
民营力量的异军突起
成都天府新谷始建于1994年,其创始人王明新从教育体系出身,注意到当时四川大专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初试过后的困难。于是,天府新谷以高校成果转化基地的身份开始,搭建大专院校成果转化基地。
20世纪90年代早期,成都高新区只有2.5平方公里,孵化器的概念尚未普及。彼时的天府新谷就在一片农田空地上搭起了自己的第一栋楼,将硬件设备方面、配套生产链条方面的考量放在第一位。
到了2000年时,天府新谷自筹了200万元对园区进行改造,将原本一层的石棉瓦盖顶厂房改造成五层的工业规模楼房,建立了一座为大专院校项目实现成果转化的一站式服务大楼。
2000年后的天府新谷正式搭上了孵化器的发展列车。具备了向孵化器转化的意识后“高新区教育科技园孵化中心”应运而生,作为天府新谷的1号大楼,从2001年建成后一直使用至今。
也正是这一孵化转变让天府新谷融入了成都市高新区的体系中,沿着孵化器的路线开始专业化探索。
从2001年被高新区批准成为首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05年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纯民营国家级孵化器,天府新谷进入了1.0版时代,孵化出勒浆、双叉奶、怡宝矿泉水等企业。
随着2008年后入驻企业的多样化,天府新谷从关心创业企业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关心创业人、关心企业发展的综合型诉求,认识到产业生态上下游链接的发展逻辑和园区生态的必要性,新谷于2009年开建全国首个纯民营科技孵化社区,正式进入生态型孵化器起步阶段,步入新谷2.0版。
天府新谷创新提出“四菜一汤”“三轮驱动”的社区孵化模式,集科技孵化、总部经济、技术平台、酒店公寓、休闲娱乐五大板块于一体,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工作、生活、创业、休闲、娱乐的创业人社区,为入住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创业服务。
2014年,在全国大力推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谷继续发展升级3.0版,提出“新空间、新基金、新视野”的战略,探索资本介入和国际化的道路,摸索“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并举的模式。
如今,天府新谷仍然坚守在当初那片土地上。此时的高新区不再只有2.5平方公里,经过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今的高新区现有规划面积237.22平方公里。
当年天府新谷所在的农田,如今已是以软件外包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天府新城”科技商务新城的核心腹地,中央CBD核心区,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号。
天府新谷创立30年,总投入近10亿元,占地面积118亩(1亩=6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累计培育初创型、成长型科技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企业近1000家,聚集了逾20000名创业人,常年驻地培育高企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近50家,知识产权累计产出达15000项,园区企业年总产值近50亿元。
现在发展到了4.0版阶段,天府新谷在国家大力提出数字经济赋能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以及成都市“建圈强链”的发展方针下提出了自己的孵化升级方向,即在原有基础上,成为“数字平台型孵化器,投资平台型孵化器,产业平台型孵化器”。
天府新谷以数字平台为基础,金融创投为核心,产业链接为目标,搭建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将产业数字化,孵化服务数字化,再通过创投赋能和成长的综合性孵化平台,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生态的搭建和完善。
创业生活的有机结合
提到天府新谷,行业内不可避免的会想起它“三轮驱动”和“四菜一汤”的园区孵化模式和创业人社区理念。
“三轮驱动”的“三轮”指“孵化器建设”“运营服务”“风险投资”,即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在不依靠国家注资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孵化器自身将无形的国家政策资源转变成带动孵化器建设的资产,反哺给资初创企业,形成可增值的创新资金链,再通过企业的成长与盈利实现资本的增值,从而实现“资源—资产—资金”的良性循环。“四菜一汤”指企业孵化、经营总部、技术平台、酒店公寓及“菜后一汤”休闲娱乐平台。
从最早的成果转化场地,到入驻20余家的产业园区,再到如今的天府新谷,新谷人的服务也从解决场地,到解决创业人吃饭、交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地方政府层面的服务升级,新谷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改“园区”为“社区”。
“在创业当中让他的生活更加方便,有生活才会带来生意,有生意成果才可以转化,”王明新董事长指出,“所以我们说的‘三生有幸’,要有的是生活、生意、生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天府新谷从科技创业“园区”到科技创业“社区”,虽只是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孵化企业”升级到“孵化人”的差别,意味着不仅要构筑一个资源要素更为聚集的“创业场”,还要让创业者在这里享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归属感。
为此,天府新谷在当时区位条件尚且不允许的时候愿意等待二三年时间,让更匹配的企业和服务性商业进入园区起到生态保障的作用。
从2014年开始,国家对投资型孵化器、全链条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孵化器的国际化等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新谷顺应时代要求铺设搭建并至今运作中的新谷3.0版进一步完善了天府新谷孵化社区的生态。
“新空间”利用天府新谷已经形成的大孵化生态来承接小而美的垂直产业型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仅需要做好专业产业孵化服务,其他的保障都由新谷来负责;
“新基金”是新谷通过蓉创基金、CUBIC Venture、创保基金、孵化通等多种模式提供国内外、各阶段、不同诉求的企业金融服务;
“新视野”开拓了国际化战略,探索将中国西部首个众创空间品牌“蓉创茶馆”带到波士顿,并在波士顿建立了离岸创新中心,同时引进欧洲排名第一的创业加速器SBC合作,探索“全球项目,中国加速”模式,以“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并举的方式,推进中国科技孵化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探索。
从某种程度上讲,天府新谷所搭建的孵化社区所承担的角色早已不只停留于提供场地、物业服务的初级“保姆”,而是想企业所想,去成为初创科技企业融资对接的“双手”、战略规划的“眼睛”、聆听市场的“耳朵”。
资本生态的良好打造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民营孵化器普遍具有几大特点:市场化运作能力强、管理成本低、办事效率高、孵化方式灵活多样、多元投资主体、企业建制及追求盈利。这改变了以政府单一投资为主体的模式,在获得孵化器的“政府工具”性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孵化器这一多重功能载体的商业模式价值。
本身作为民营企业的天府新谷更能明确把握同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公司所需,带着国家孵化器的身份,但依旧保持着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活跃度,天府新谷的服务从一站式解决工商注册等基础服务起步,逐步升级为技术服务、人才辅导、资金辅助、企业担保等。
在2007年,甚至在更早的20世纪90年代,新谷就开始了风险投资。
“我们从一种感性的东西发展到理性的探索。”董事长王明新介绍,“所以我们的投资模式也是从这个方面产生出来的。以前是凭感觉在做;现在是有理性的,有策划、规划、方向,有步骤地在做。”
天府新谷的运营方成都新谷投资集团与地方银行一直保持战略伙伴关系,统一授信,联合针对天府新谷的创业企业实施金融支持。主要通过“投贷联动”,新谷投资部分自有资金作为引导,撬动银行给企业贷款,同时新谷集团再向银行提供抵押融资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以此确保企业获得充分资金的同时不会稀释过多股权,尽可能降低融贷成本。
说起来仅是“抵押担保”“连带责任”几个看似轻飘飘的字眼,但这8个字却是天府新谷从根本上将自身与创业企业连结到一起的象征。
天府新谷于2007年投资3000万元成立“成都兴创智科投资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担保工作,通过直接投资和投贷联动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涉及10多家企业,涵盖数字健康、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
除此之外,从2013年8月起,新谷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孵化通”业务,其中的“企业贷”“成长贷”“租金贷”主要解决企业在成长、增产经营和租赁物理空间不同阶段遇到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孵化通”目前运行近十年,已累计为近100家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累计发放贷款额度约2亿元。天府新谷成立的“创保贷”平台主要针对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专属增值服务,办理融资质押贷款和提供一定的创业保障资金。
同时,作为中国首支孵化基金——中孵基金的参与者之一,天府新谷投入了1200万元用于为中国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创业企业进行投资。
这是在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全国知名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和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助力的全国性专业孵化基金。
天府新谷经过多年的孵化服务,了解企业的发展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创始团队、未来的人才供给、产业环境、市场、资金、国家政策甚至国际环境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创业,天府新谷在其中参与解决的很重要一环就是资金。
通过“投资1+N服务模式”,“1”就是指资金问题,“N”指过程中遇到的人、市场、政策、产业等投后服务的问题,只要在服务的范围内,新谷都会提供帮助。对于投资项目的考量,新谷或许不会像一般创投机构那样依照条例地考虑创始团队、市场潜力、技术竞争力,作为孵化器,经过长时间跟企业的接触,新谷更能细致了解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例如创始人的性格、公司日常运转的效率、近期规划等,通过系统、长期的交流,与企业建立的信赖感让新谷在投资时除资金回报率之外,更多考虑的是该企业能否成为天府新谷生态中的牵头人,是否能带动园区生态中的其他企业共同成长。
作为一个打造生态孵化的园区,目前天府新谷搭建了投资服务平台,聚集了六七家银行并引入毅达资本、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地方天使投资会员单位等20多家金融机构,通过定期组织企业与投资机构的会面,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和运作能力,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天府新谷利用自有资金在投资企业之余另辟蹊径——投资专业孵化器。通过投资围绕某一专业领域和有显著特点的载体,天赋新谷实现了新谷3.0战略中“新空间”孵化的理念,并为未来新谷4.0版中做产业平台型孵化器打下基础。
向外延伸的川西特色
相较于同时期的车库咖啡、3W咖啡,“蓉创茶馆”从一开始就带上了点川西老成都的意味。在成都,喝茶、摆龙门阵,在茶馆里谈生意、做交易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习惯,带有极强的地域属性,但这“交流、交往、交易”的模式未尝不可融入创业。
于是天府新谷蓉创茶馆应运而生,成为“北有创业咖啡南有创业茶馆”的代表,用成都特有的喝茶方式,用中国传统的茶的味道,细嚼慢吞地消化项目,完成项目的交流对接。“喝这个茶馆里喝的不仅是茶,喝的是科技创新,喝的是市场,是产品的交流和交易,它只是决定了一个特殊的环境。”王明新说道。
现在蓉创茶馆成为天府新谷孵化的一个品牌,所有新谷的载体里都会有一个,除了在成都高新区的主园区的蓉创茶馆,在温江、新津都有布点。2015年蓉创茶馆更是走出国门建到了波士顿,并在波士顿建立了离岸创新中心,同时引进欧洲排名第一的创业加速器SBC合作。
蓉创茶馆的定位清晰明确,它承载的功能就是“建网穿链”。
茶馆所承接的专业公式化运营,为在外有创业需求的华人提供集采服务,链接社会咨询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平台和专业技术部门,通过蓉创茶馆长期搭建一张网,根据不同时期组织针对性的工商、税务、银行、基金活动,撬动当地社会资源服务千万家创业企业。
正因为蓉创茶馆所具有的功能,“茶馆”这种形态并不会因为设在海外而受到影响。相反,对很多海外华人而言,蓉创茶馆更加亲切;对外国人,则更加新颖。所有人来蓉创茶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生态的链接,同时再来一碗盖碗茶。
蓉创茶馆就像一张网,它承担着将新谷全球创新孵化生态资源实现整合链接的关键角色。蓉创茶馆现在每年承接超过150场活动,各类投资超过2亿元,每年通过蓉创茶馆平台导入国内及在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落地、参加活动的海外优秀企业有100家左右,累计落地项目已超过30个。
例如天府新谷一直跟踪服务的晶泰科技就是从一家从麻省理工校园走出的高科技公司,它启动创业的第一站就是在新谷的波士顿创新中心。
现在的晶泰已成为一家估值超百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其主要股东有红杉、软银、中金、中信资本、招银国际、腾讯、国寿大健康等,于2021年获得D轮融资4亿美元,正在筹备上市。
天府新谷在完成搭建从大学生创业园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平台时,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靠人、靠网、靠云”匹配资源和诉求。通过人,即孵化服务团队,去串联和整合资源为企业服务。
当发现个人力量薄弱时通过建网,利用蓉创茶馆的集合性质,将不同类型的载体融合到天府新谷的网络上,通过新谷服务网络引导企业自发推动生态内循环,实现企业能够在网络上自行找到上下游或突破口。
打造新谷4.0版则要靠云,即建设数字平台型孵化器,把所有的以前的实体空间型的网络,和靠人之间搭建推动起来的网络,变成一个数字化的线上网络,将空间、资源、人都放在线上,消除物理空间和信息不对称的隔阂与壁垒,完全的资源共享。
不论是在现在已落地的成都、上海、波士顿,甚至以后在新加坡、日本等地,蓉创茶馆的品牌都将秉承“建网穿链”的功能,辅助天府新谷搭建孵化网络生态平台,再通过这个平台将资源流、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进行充分的导入及整合。
展望未来的新谷4.0版
天府新谷从设立之初坚持至今近三十年,从董事长到孵化团队聚集了一大批热爱孵化的人。“我本人曾做过很多不同形态的创业项目,有很多还有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回报。但是为什么最终我选择孵化这条路,就是因为热爱。因为孵化好一家企业,帮助他们成长,贡献了国家社会,那是一种内心绝对的充实和满足感。”
董事长王明新在讨论天府新谷坚守至今的秘诀时说道,“而且不仅仅是我个人,我们的团队都是这样才选择来到新谷的人才,包括海外留学生、500强中高管等,他们来到新谷就是基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但谈及天府新谷的劣势,在产业链接平台上的角色仍需加强。由于新谷本身不像海尔等孵化器那样背靠成熟实体产业基础,所以在产业定位和专业规划上更需下功夫。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目前新谷的三个区域:高新园区、温江园区、新津园区,正根据区域需求、产业定位来决定园区定位。天府新谷高新区将继续以孵化为主导,研发、初创以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主;温江园区顺应区域政府的产业经济安排,主攻“三医”板块;新津园区背靠国家天府农博园,全面转型天府新谷农博孵化园,集中孵化服务农博产业。
天府新谷也将围绕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应用场景经济、能源经济的当下最新产业链,筛选、跟踪、培育这一产业链需要的配套创新创业小企业。
除此之外,天府新谷也将继续完善原本已搭建的较为成熟的资本生态。
新谷目前正在全力改建天府新谷1号楼,计划将集聚银行、证券公司和社会资金和新谷资金,围绕新经济、新场景、新应用等高科技初创项目来进行投资。整栋楼将围绕资金、基金、股权和市场,将资金资本植入其中,为资本广泛介绍行业技术、市场,同时引进资本让技术创业更集中在自身的核心业务板块,搭建资本与技术的互通桥梁,打造投资型、咨询型孵化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