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不足及解决之道

自2012年至今,人社部批准了66家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除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外,地方各级人社部门也主导建设或认定了部分省、市、区级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问题与不足

管理模式有待探索,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运行模式还在探索之中,缺乏经营和管理经验是创业孵化基地新建初期较为普遍的问题。许多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人员多来自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转制人员,管理运行模式相对“封闭化”,造成了孵化基地重管理、轻服务的局面,影响了孵化企业和孵化基地的自身发展。

经营运作模式存在局限,未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各地创业孵化基地存在着建设资金和运作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孵化基地前期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短期难以收回成本;另一方面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收入来源为房租、物业费等初级收入,难以为创业孵化基地带来巨大收益,建设运营资金仍需要依靠政府补贴。

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服务精细化水平不高。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偏重硬环境,忽视软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孵化服务和全方位的管理服务能力不足。在服务项目方面,人社部门主导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在提供普惠的创业孵化服务及一站式公共政务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与其他创业基地相比,在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增值服务方面仍存在差距。

创业培训力度不足,创业指导有待加强。部分创业孵化基地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团队、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和培训需求的分析,导致出现培训理念相对滞后、培训内容浅显、培训覆盖面不足等问题。创业培训不足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机制不成熟,缺乏对培训制度的规范和培训计划的引导,管理和运营团队没有意识到创业培训的重要性等。

解决之道

引进专业运营团队,进行市场化运作。创业孵化基地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选取专业化创业运营团队,成立创业孵化基地管理运营公司,为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引进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包括创业信息咨询、科技成果交易服务、风险投资、教育培训等服务机构,形成有利于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

拓展多种经营模式,开发高级盈利模式。创业孵化基地需要从传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逐步转变为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这是孵化基地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孵化基地应拓展经营服务理念,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开发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级盈利模式。除房租、物业管理等收入外,还需要加大投资收益、股权收益等高附加值的管理咨询和资本服务。

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整合人社、工商、税务、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资源,支持和鼓励各地在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一站式”服务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就业指导、社保代理、行政审批等综合服务。

整合社会多方资源,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孵化基地应针对创业者发展各阶段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在帮助更多的企业成长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可通过引进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在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法律咨询、财务咨询、技术转让、产权交易等专业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同时获得经营性收益,支持创业孵化基地的良性运转。

创新金融投资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

道。孵化基地可充分利用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引导基金以及其他政策性扶持引导资金,并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等各类服务机构进驻基地,构建融资对接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

强化创业指导培训,增强企业创业能

力。切实加强对创业实体经营者的创业培训。一是提供创业培训、经营管理指导、政策指引和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实训平台等载体,积极开展开放式在线培训。二是搭建创业导师体系,组建一批由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引导创业实体经营者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机制,一对一地帮助企业逐步成长。(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侯增艳)

2024-09-11 04:58 点击量:15